久雨宜新霁,秋光更可怜。
尚嫌鸿雁近,肯使鹿麑前。
兴瞩唯高隐,名谈尽昔贤。
那知忙事在,曳杖行荒田。

【注释】

访郭圆机:拜访郭圆机。郭,人名;圆机,人名;

久雨宜新霁(qì),秋光更可怜:长时间下雨后,天放晴了,秋天的景色更是让人怜爱。

尚嫌鸿雁近(jiǎn):还嫌鸿雁飞得离得近。

肯使鹿麑前:怎肯让鹿麑在前面引路。

兴瞩(zhǔ)唯高隐:兴致勃勃地只注视那些高士隐者。

名谈尽昔贤:谈论的都是过去圣贤的事。

那知忙事在:哪知道忙碌的事情在发生。

曳杖行荒田:(拄着拐杖)在一片荒田中行走。曳,拄;杖。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任黄州刺史期间,诗题一作《访郭圆机不遇》。诗人到黄州访问朋友郭圆机,但未能见到,只得拄着拐杖,在荒凉的田野上徘徊,抒发了对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

“久雨宜新霁,秋光更可怜”,这是说天气阴雨已经很久,现在终于放晴了,而且又是秋天,景色更加可爱。两句是写景,也是点明时间。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为下文写访友不遇作了铺垫。

“尚嫌鸿雁近,肯使鹿麑前。”这是诗人在野外所见到的景象:天空中有成群的大雁,飞得很低,好像在接近地面。远处有一只小鹿慢慢走来,它走得很慢,显得从容自得而又悠然自在。诗人通过这两个场景描写,表现出他对于官场生活厌倦的情绪。

三、四句进一步表现这种情绪。诗人想见友人郭圆机,但郭圆机并不在附近,只好在旷野里独自徘徊。诗人用“尚嫌”二字,既写出了他对鸿雁的厌恶,又表明了他急于见到郭圆机的心情。而“肯使鹿麑前”,则表明郭圆机并不在附近,因此,诗人只能“曳杖行荒田”。

五、六句转入议论:诗人兴致勃勃地注视着那些隐居的高士隐者,谈论的都是过去圣贤的故事,可是这些热闹景象都与他无关,因为他忙于世俗事务,无法静下心来聆听这些高谈。

最后两句,诗人把笔锋一转,由议论转向抒情。“那知忙事在,曳杖行荒田。”这句诗的意思是:哪里想到忙碌的事情正在发生呢!诗人此时已经拄着拐杖在荒野中徜徉了很久,这时他忽然发现前面有人,原来是郭圆机。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既有大自然的美,也有社会的美,还有人的美和心灵的美。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朴实,富有真情实感,是一首优秀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