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隐还如吏,山亭何所宜。
遥心回雁阵,倦意结蕉旗。
使檄征钱急,乡书问卜迟。
近郊有高士,慎莫道三痴。
诗句释义及赏析:
- “似隐还如吏,山亭何所宜。”
- “似隐还如吏”描绘出一种矛盾的状态:表面上看似隐居生活,实际上仍像在官府中工作。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或对现实社会的无奈接受。
- “遥心回雁阵,倦意结蕉旗。”
- “遥心回雁阵”意味着诗人的心绪被远方的雁群所牵动,象征着思念和遥远的感情。而“倦意结蕉旗”则形容诗人感到疲倦,仿佛连手中的蕉叶都像是疲惫的象征。
- “使檄征钱急,乡书问卜迟。”
- “使檄征钱急”,说明需要紧急处理与金钱有关的事情,反映出诗人所处的时代或许正面临经济或财政的压力。
- “乡书问卜迟”,则表达了与家乡的联系变得缓慢、延迟,可能是因为距离或通信条件的限制。
- “近郊有高士,慎莫道三痴。”
- “近郊有高士”可能指的是诗人附近的一位隐逸高人,可能是他的精神寄托或者是他想要效仿的对象。
- “慎莫道三痴”则是提醒人们不要因为追求某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比如“三痴”即愚痴、痴迷、痴情)而忽略了现实中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
借来的书作为呈递给圆机的书信,我似乎隐藏于山林之中,但实际仍像一名公差。远望天际,心中被归雁的行列所触动,而疲倦感如同束缚在手的蕉叶难以解脱。急迫地因官事需筹措资金,而乡书的到来却显得如此迟缓。近处,有一位高洁的隐士,请谨慎行事,别成为那痴人说梦的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生活的反思。通过描述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和内心感受,诗人揭示了自己在面对现实压力与追求理想生活之间的挣扎与困惑。诗中的关键词“隐”、“吏”、“雁阵”、“蕉旗”等,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性,也加深了主题的深度。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思,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