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倡优乐未央,四维忽绝失皇纲。
敌人便欲吞邻国,鹤驾知谁从上皇。
云外安妃情已断,尘中仙伯恨空长。
岂无拨乱济时策,久弃蒿莱不得将。

花石题南庄壁

花石倡优乐未央,四维忽绝失皇纲。 敌人便欲吞邻国,鹤驾知谁从上皇。

云外安妃情已断,尘中仙伯恨空长。 岂无拨乱济时策,久弃蒿莱不得将。

注释译文:

  • 注释
  1. 花石倡优乐未央,四维忽绝失皇纲:指歌舞升平的景象,然而国家四维(礼仪、廉耻)却突然中断,使得国家失去了治理的纲常。
  2. 敌人便欲吞邻国,鹤驾知谁从上皇:指敌人野心勃勃,想要侵占邻国,而皇上或不知该如何是好,显得无力。
  3. 云外安妃情已断,尘中仙伯恨空长:安妃(可能是指皇后或者某位贵妃)的情感已经断绝,而仙伯(可能是道士或者隐士)的遗憾也无处发泄。
  4. 岂无拨乱济时策,久弃蒿莱不得将:难道没有拨乱反正、挽救国家的良策?但长久以来都被废弃不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和皇帝无能的深深忧虑。首句“花石倡优乐未央”暗示了朝廷的歌舞升平,与国家真正的危机形成鲜明对比。第二句“四维忽绝失皇纲”进一步揭示了国家的根基——礼仪、廉耻等被忽视,导致国政混乱。第三句“敌人便欲吞邻国”则直接指出外部的威胁,表达了对国家存亡的担忧。诗中的“安妃”和“仙伯”可能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力量或思想派别,他们的情感和遗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结尾两句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了需要有明智的策略来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国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