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上避秦人,岂料渔舟见此身。
胡虏杀人掊玉帛,简编破椟委泥尘。
谁施骨肉死生惠,只有皇天后土仁。
可保斯文犹未堕,庙堂宜亦用儒臣。

【注释】

三月五日:农历二月十五日。南京:即金陵,今江苏南京。梢工:船的梢工,指船上负责打捞的人。报船经金人残毁之后尚有书籍存者:报告说经过金军破坏后还有书籍留存。二诗为信:以两首诗来作信物。忽睹高仲夷唱和诗:突然看到高仲夷有诗唱和。不胜感叹:非常感慨。辄:就,于是。用其韵识其事率同赋:用这首诗的韵字来记录这件事并把它写成诗赋。

桃花源上避秦人:在桃花源这个地方,躲避秦始皇的侵略。岂料渔舟见此身:想不到从捕鱼的小船中看见了自己的身体。胡虏:指胡人或金军。掊(pou):击破。简编:指书简和竹简,泛指书籍。破椟(dú)委泥尘:书简和竹简被泥土污染。椟:木柜,装东西的小箱子。

谁施骨肉死生惠:是谁施舍给死者和生者恩惠?只有皇天后土仁:只有天地间的恩惠。可保斯文犹未堕:可以保住这些文化典籍还不会毁灭。庙堂:殿堂,朝廷,这里指朝廷。儒臣:指读书人,古代指有学问的人。

【赏析】

此诗作于南宋初年,当时金朝已经灭亡,宋朝与金朝的对立局面结束。但是,南宋朝廷对金人的报复心理仍然存在,所以诗人对金朝统治下的文化保存表示了强烈的关切。

第一句“桃花源上避秦人”写诗人在桃花源这个地方,躲避秦始皇的侵略。第二句“岂料渔舟见此身”,说明诗人从捕鱼的小船中看见了自己的身影。第三句“胡虏杀人掊玉帛,简编破椟委泥尘”,是说金朝统治者残酷地屠杀汉人,毁坏了汉族的文化典籍,使它们受到污染和损害。第四句“谁施骨肉死生惠”,诗人感到痛惜的是,是谁施舍给死者和生者的恩惠呢?第五句“只有天理后土仁”,表达了作者对天地间恩惠的感激之情。第六句“可保斯文犹未堕”,诗人相信,只要天地之间的恩惠存在,这些文化典籍就不会遭到破坏。最后一句“庙堂宜亦用儒臣”,表明诗人希望朝廷能够像对待儒家学者那样重用文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