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寒暄不得常,一朝风伯擅乾纲。
浪飘石去鱼龙斗,屋落瓦来鸡犬藏。
谁敢扬舲窥北渚,便当弭节奉东皇。
穆如声振中兴业,万国弦歌走未央。
【注释】:
三月二日大风:指三月初三这一天的大风,即唐代诗人杜甫的《三月三日风》中的“二月已破三月来”。
数日寒暄不得常:经过连续几天的寒冷晴朗天气后,突然刮起大风。
一朝风伯擅乾纲:风神主宰着天下。
浪飘石去鱼龙斗:海浪冲走石头,鱼龙在水中争斗。
屋落瓦来鸡犬藏:房屋倾颓,瓦片纷纷落下,鸡狗四处躲藏。
谁敢扬舲窥北渚:谁有胆量扬起船桨到北方的沙洲上游玩。
便当弭节奉东皇:就要收起帆篷,顺从天意。
穆如声振中兴业:肃穆的声音传遍了四方各地,振兴国运。
万国弦歌走未央:各国人民欢歌载舞,一直欢乐到了未央宫。
赏析:
此诗为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写于公元76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三月三日至五日。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唐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诗人对此十分痛心,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第一联,首句点题,交待写作时间是春三月,次句说明连日晴好天气,忽然来了一阵大风。两句对举,既写出了时令气候的变化无常,也表明了作者对这种变化感到惊讶和不安的心情。
颔联,承首联而发,以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民生凋弊的深切忧虑。浪漂石去鱼龙斗,比喻乱石滚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屋落瓦来鸡犬藏,形容狂风肆虐,房屋倒塌,瓦砾飞溅,鸡鸣狗吠之声四起。这两句把狂风肆虐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颈联,写狂风之后的情景。谁敢扬舲窥北渚,便当弭节奉东皇,意思是说,谁敢驾船到北方的沙滩上游玩呢?只好收起帆篷,顺从天意。穆如声振中兴业,万国弦歌走未央,意思是说风声肃穆,响彻四方,振奋了国家的精神,使各国百姓都欢歌跳舞,欢乐地度过了整个夜晚。这里用“穆如”来形容风雨声的音调高亢、庄严、肃穆,用“中兴业”和“走未央”来表达风雨过后国家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总结全诗,表达诗人对国家的殷切期望。穆如声振中兴业,万国弦歌走未央,意思是说肃穆的风雨声震动了四方,振奋了国家的精神;各国人民欢歌载舞,一直欢乐到了未央宫。这里以“穆如”、“中兴业”、“万国弦歌走未央”等词语来赞美风雨的壮美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深深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