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庐归客不胜愁,可是人间晚立秋。
收潦水清如可待,无穷蛭螾看沉浮。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千里的作品,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立秋日。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晚霞映照的江面上,一只小船在收潦水;河滩上,一条条小虫在沉浮蠕动。

首联“七月五日立秋”,点明时令,说明作者写此诗的时节。“故庐归客不胜愁”,以“故庐”、“归客”点题,表明作者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不胜愁”三字道出了他此时心情。“可是人间晚立秋”,与首句相呼应。这里,“可”通“堪”,表示能够、能够承受的意思。“人间晚立秋”,意味着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还勉强能承受这凄凉之秋。

颔联写景,“收潦水清如可待”,意思是说那河水也变得清澈得可以等待。“无穷蛭螾看沉浮”,意思是那些小虫,在河里翻腾,好像要淹死似的。这里的“收潦水清”是写天气转凉,水色变清,而“蛭螾看沉浮”则写出了秋天的特点,因为秋天正是水浅草枯的季节,水中的生物活动力减弱,容易受到损害。

尾联由景入情,写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感觉,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无穷”二字既指时间,又指空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看沉浮”,既是写实,又是写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从诗的结构来看,首联和尾联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通过“不胜愁”和“看沉浮”两联之间的联系,使全诗浑然一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