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植风琴二十年,僧来为我置斋前。
欲教羁思残春梦,吟落浮云共洒然。

风琴

不植风琴二十年,僧来为我置斋前。

欲教羁思残春梦,吟落浮云共洒然。

注释:

风琴:一种乐器,用竹片、木棍等制成的乐器,形状像琴,有弦线,可奏出悠扬的乐曲;也可吹奏,发出清脆的声音。

不植:不曾种植。

二十年:两年多。

僧:佛寺里和尚。

斋:佛教徒在寺庙中设置的供人食用的食品。

前:前面,此处是说在僧人面前。

羁思:被拘束的思想,指因离乡背井而思念故乡。

残春梦:残存的春天之梦,暗指春天已经过去或即将结束。

吟:吟诵。

落:飘落,下落。

洒然:洒脱自如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写一个僧人为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弹奏风琴的场景,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首句“不植风琴二十年”,诗人开篇就提到了自己与风琴之间的关系,二十年未曾使用过风琴,这暗示了诗人对风琴的珍视和不舍。同时,“不植”也表明了诗人对风琴的重视,他不希望轻易舍弃这个陪伴了他多年的老朋友。

第二句“僧来为我置斋前”,描绘了僧人来到诗人面前为他弹奏风琴的情景。这里的“斋前”指的是僧人在诗人面前为他准备的演奏场所。这一细节展现了僧人对诗人的关心和尊重。

接着第三句“欲教羁思残春梦”,诗人将思绪寄托于风琴之中,希望能够通过风琴的旋律来缓解自己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这里的“羁思”指的是诗人因长期在外漂泊而产生的思乡之情,而“残春梦”则象征着春天即将过去或结束。诗人希望借助风琴的韵律来抒发内心的哀愁。

最后一句“吟落浮云共洒然”,诗人在风琴的伴奏下吟诵诗句,感受着风琴所带来的意境之美。这里的“浮云”象征着飘渺不定的思绪,而“洒然”则传达了一种洒脱自如的感觉。诗人在风琴的陪伴下,感受到了内心世界的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风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