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枫树秋,东吴王孙愁。
谁复怜北客,梦不到中州。
子能中州去,独我不自聊。
心事岂如期,来岁同归舟。
子今未二十,志气长者流。
勤读未勤问,有待再见不。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和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对“送范八西上”逐句进行释义,并赏析每句诗所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先写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其情感。2.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把握。解答时需要抓住关键诗句,如“谁复怜北客,梦不到中州”,“子能中州去,独我不自聊。”“心事岂如期,来岁同归舟。”“子今未二十,志气长者流。”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意境、思想主旨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概括内容、概括主题、赏析语言),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相关诗句,再结合注释进行分析。4.此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文中找出反映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如“愁”“怜”“聊”“期”,理解其含义,分析作者在哪些地方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概括即可。
【答案】
译文:
江边枫树映着秋色,东吴王孙有愁绪。
又有谁怜悯北方来的客人呢?连梦中也见不到中原大地。
你能够到达中州吗?而自己却不能远行。
你的心事岂能如期实现?明年我们定会在同一条船上归来。
你才二十岁,志向壮阔如同长者。
勤奋地读书却很少问问题啊,希望下次相见不要错过机会!
赏析:
这是一首别情诗,诗人以秋风萧瑟起兴,借江上枫树林色的凄冷,写送别友人的哀情。首两句写景,是实;三四句抒情,是虚。五六两句,写诗人的期待与惆怅。七八两句,写诗人的祝愿与安慰。最后两句点明送别的原因,并暗寓了诗人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流畅。
“江头枫树秋”,一个“秋”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东吴王孙愁”,王孙即王子,这里指范八,暗示其身份之尊贵、地位之高。这两句是说,诗人送别了范八之后,心中自然充满了忧愁。三四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谁复怜北客”,意思是没有人同情这位来自北方的客人。“梦不到中州”,意思是连梦中都见不到中原。这两句的意思是:没有人同情我,我也无法回到我的家乡中去。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的无奈之情、伤感之情。三四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
五六两句,写诗人的期待与惆怅。“子能中州去,独我不自聊。”意思是:如果你能到达中州的话,我就一个人感到无聊了。这两句意思是:如果范八能够到达中州的话,那么诗人自己就感到无趣可说了。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范八能到中州去的话,那么我就只能独自无聊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期待与惆怅之情。
七八两句,写诗人的祝愿与安慰。“心事岂如期,来岁同归舟。”意思是:我的心愿难道能像预期的那样实现吗?明年我们会乘同一艘船回来的。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的心愿难道能像预期的那样实现吗?明年我们会乘同一艘船回来的。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愿与安慰之情。
最后两句,点明送别的原因,并暗寓了诗人的感慨。“子今未二十,志气长者流。”意思是:你现在还不满二十岁呢,你的志向比成年人还要大。这两句的意思是:你现在还是个年轻人,你比成年人还有远大的志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现在你年纪还轻,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