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扫权奸九十章,七州不惮历炎荒。
黄粱富贵百年短,青史是非千载长。
丞相虽存心已死,先生既葬骨犹香。
向令铁汉常留在,天下何缘有靖康。
读刘元城言行录
宋代词人真山民杰作赏析
真山民,宋朝著名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世赞誉。在众多作品中,《读刘元城言行录》尤为突出,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本诗通过对刘元城的言行记录的解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的严肃态度。
诗句释义与译文
一扫权奸九十章,七州不惮历炎荒。
- 解析:此句意在表达对历史上那些权奸的清算之决心。”权奸”指那些滥用权力、祸国殃民的奸臣。”九章”可能指历史上被记载为“权奸”的有名事件或人物,此处用以强调其数量之多。”七州不惮历炎荒”表明这些权奸的行为遍布于全国,不畏艰难。整句反映出词人对清除权奸、恢复国家清明的决心。
黄粱富贵百年短,青史是非千载长。
- 解析:此句反映了对人生短暂与历史评价的反思。”黄粱梦”出自古代寓言,比喻虚幻不实之事。《庄子·逍遥游》中说:“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此句可能隐喻了人生如梦,富贵如黄粱易逝。”青史是非”则暗示历史的评判将长久影响后人。此句透露出词人对历史责任和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
丞相虽存心已死,先生既葬骨犹香。
- 解析:这句揭示了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与其身后影响。”丞相”指古代高位官员,”先生”是对学者的尊称。”存心已死”意味着他们生前的作为已经无法挽回其造成的伤害。”先生既葬骨犹香”表示即使他们已经去世,但他们的精神和道德依然被后人所敬仰。此句强调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超越其生死,而应重视其精神遗产的价值。
向令铁汉常留在,天下何缘有靖康。
- 解析:此句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及对其影响的深远意义。”铁汉”象征坚毅不屈的英雄,”靖康”是北宋末年被金人所灭的历史事件。”向令铁汉常留在”如果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能够继续存在,那么就不会发生靖康之难。这表明英雄人物对于国家安定的重要性。
作品背景与赏析
《读刘元城言行录》的创作时间约为宋度宗咸淳末前后,真山民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文学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个人感慨。本诗通过回顾历史上的权奸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对正义的坚守。
创作背景
宋度宗咸淳末年,南宋政权面临内忧外患,真山民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读刘元城言行录》。他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警示后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教训,以期国家能够避免重蹈覆辙。
结论
《读刘元城言行录》是真山民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作品,它不仅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也是文学艺术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社会背景和文人心态,还能够从中汲取对现实和未来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