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三冬学,青衫八尺身。
谁知人上杰,聊作吏中循。
挥翰通元气,开编友古人。
寄声张氏子,曲逆岂长贫。
【注释】
次韵酬陈传道:即《答陈传道》诗。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唐代著名政治家、诗人。开元十六年(728),任荆州长史,后官至中书令。他主张“为政以德”,对政治腐败深表不满,曾先后三次被贬谪到南方边远地区。这首诗就是作者谪居岭南期间写给友人的,表达自己虽遭贬谪,但依然保持清白高洁品格的愿望。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春。当时,李白因参与李林甫与杨国忠争权夺利的斗争而得罪了唐玄宗。唐玄宗为了试探李白是否有怨言,就派宦官到庐山访求。李白知道后,便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白发三冬学”是说李白头发已白,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这里运用了夸张手法来表现自己的勤奋好学精神。“青衫八尺身”意思是说,尽管年纪已经不小,但仍穿着一身青衫,身长八尺,形象地表现出了李白的潇洒不羁的性格。
第二句“谁知人上杰”,意思是说,人们还不知道我是杰出的人才。“人上杰”是对杰出人物的称赞。这里运用了反语修辞,意在表明李白的志向和抱负。
第三句“聊作吏中循”,意思是说自己只能在仕途中顺从地做官。这里的“吏中循”是说在官场中按部就班地办事。这句话表达了李白对自己在政治上的处境感到无奈的心情。
第四句“挥翰通元气”,意思是说,我挥动笔墨时,就能贯通天地间的一切道理。这里的“翰”是文采、才能的意思。这句话表明了李白文学造诣的高超和他才华横溢的特点。
第五句“开编友古人”,意思是说,我在写作的时候,能够像古人那样结交知音。这里的“开编”是指写文章或著书立说。这句话表达了李白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
第六句“寄声张氏子”,意思是说,我要通过这封信来告诉张氏的儿子,曲逆并不是永远贫穷的人。这里的“张氏子”是指张氏家族的成员。这句话表达了李白对自己的信心以及对家人的关心和期望。
最后一句“曲逆岂长贫”,意思是说,曲逆(指张氏家族)怎么会永远贫穷呢?这里的“曲逆”是指张氏家族的族号。这句话表达了李白对家族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