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经三百鬓毛班,追述先儒伯仲间。
谁请尚书重给札,尽抄遗稿入名山。
陈用之学士挽词
礼经三百鬓毛班,追述先儒伯仲间。
谁请尚书重给札,尽抄遗稿入名山。
注释: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陈用之学士的挽词,表达了诗人对陈用之的敬仰之情。
首句“礼经三百鬓毛班”,意为《礼经》中有三百篇篇章,而我已是白发人。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礼经》的熟悉程度,也反映了诗人对陈用之学士的崇敬之情。
第二句“追述先儒伯仲间”意为追溯着那些先贤们的事迹,仿佛与他们肩并肩一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陈用之学士学问深厚、德行高尚的赞赏之情。
第三句“谁请尚书重给札”,意为是谁请求尚书重写诏书?这里指的是陈用之学士曾经担任过宰相,他的书法和文采都很出色,因此有人向他请求重写诏书。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陈用之学士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尽抄遗稿入名山”意为把陈用之学士留下的手稿全部抄录起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怀念之情,希望他的精神能够永垂不朽,被世人传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陈用之学士的敬仰之情。首句“礼经三百鬓毛班”,既表现了诗人对《礼经》的熟悉程度,也反映了诗人对陈用之学士的崇敬之情。第二句“追述先儒伯仲间”,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陈用之学士学问深厚的认识。第三句“谁请尚书重给札”,则是诗人对陈用之学士书法和文采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最后一句“尽抄遗稿入名山”,则是诗人对陈用之学士的怀念之情,希望他的精神能够永垂不朽,被世人传颂。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饱满,充分展示了诗人对陈用之学士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