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重科甲,拟以折桂荣。
一登群仙籍,不羡千佛经。
终全岁寒姿,乃比秋香清。
咄彼牛李辈,伊优至公卿。
迨今齿其人,名字犹臊腥。
卓哉刘户曹,直气霜棱棱。
一朝脱淡墨,千古扬芬馨。
鸡峰有名家,奕叶彯儒缨。
庭中三嘉树,屹立长宁宁。
西风正摇落,翠葆黄金英。
劲节松可友,孤芳梅谓兄。
丁宁命诸郎,我岂贪浮名。
爱此臭味同,故以书吾楹。
尔曹方茂学,志取宫袍青。
要须勉植立,毋但希腾凌。
己大外物小,道充人爵轻。
当如燕山窦,义方垂世评。
勿效东堂诜,射策矜虚声。
懿哉君斯言,可折末俗醒。
刻诗堂之楣,室观全氏兴。
【注释】
唐人重科甲:唐朝重视科举考试。
拟以折桂荣:准备凭借科举考试取得功名。
不羡千佛经:不羡慕佛教经典。
牛李辈:指牛僧孺、李宗闵等一批当权者。
至公卿:到朝廷做官。
卓哉刘户曹:称赞刘全的贤德。
直气霜棱棱:直爽刚正,像秋霜一样晶莹明亮。
脱淡墨:摆脱了世俗的污点。
鸡峰有名家:指名流世家。
奕叶彯儒缨:家族世代都是读书人。
翠葆黄金英:形容树长得十分茂盛。
劲节松可友:比喻品德高洁的人可以作为榜样。
孤芳梅谓兄:孤芳自赏的人,认为自己的品格如同梅花一样高贵。
丁宁命诸郎:郑重地命令儿子们。
我岂贪浮名:我怎么会贪图名利呢?
爱此臭味同:因为气味相投,所以喜欢结交。
故以书吾楹:因此写在门楣上。
尔曹方茂学:你们现在正值壮年。
志取宫袍青:立志考取进士,穿上朝服(即官服)。
要须勉植立:必须努力树立自己的志向。
毋但希腾凌:不要只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攀附权贵。
己大外物小:自己重要,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道充人爵轻:道德高尚的人,地位尊贵而不为所动。
当如燕山窦:应当像燕山窦子明那样坚守原则。
义方垂世评:他的正直为人将会成为后人的评价标准。
勿效东堂诜:不要像东府选婿那样追求虚名。
懿哉君斯言,可折末俗醒:君王的这一番话,真是振聋发聩啊!
刻诗堂之楣,室观全氏兴:将这首诗刻在门楣上,使全氏的名声更加显赫。
【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对全氏三桂堂的题咏,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批评。
首联“唐人重科甲,拟以折桂荣”,指出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地位,人们竞相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得功名富贵,犹如折下桂花一般令人喜悦。这里,诗人用“折桂”比喻科举及第,与前两句中“登仙籍”、“比秋香”相应,表明科举制度对个人命运的重要性。
颔联“一登群仙籍,不羡千佛经”,进一步描绘了科举及第后的荣耀。科举及第后,人们便跻身于所谓的“神仙”行列,不再去羡慕佛教中的菩萨形象。这一变化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的极度推崇。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功名富贵的渴望和追求。
颈联“终全岁寒姿,乃比秋香清”,则转而赞美那些坚持节操、不为权势所屈的人们。他们如同秋日里的清香,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和清新的形象。这里的“寒姿”、“清”二字,既表现了他们的坚韧与纯洁,也暗示了他们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与诱惑。
诗人笔锋一转,转向批评当时的社会风气。他讽刺了那些为了追求名利而攀附权贵的人:“咄彼牛李辈,伊优至公卿。”这些人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上却是通过攀附权贵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种行为被诗人称为庸俗且可笑,甚至是一种堕落的表现。
尾联“迨今齿其人,名字犹臊腥”,更进一步揭示了这些人的丑陋面目。这些人即使到了今天,仍然难以摆脱过去的名声,他们的名声已经变得肮脏不堪。这一比喻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不良风气的强烈不满与谴责。
诗人以全氏三桂堂为例,表达了对正直、廉洁品质的赞扬:“卓哉刘户曹,直气霜棱棱。一朝脱淡墨,千古扬芬馨。”这里,诗人称颂了那位名叫刘户曹的人物(即刘全),他为人正直、坚毅,即使在经历了官场上的风风雨雨之后,依然保持着那份清白的品质,并留下了永恒的美名。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一种期望和呼唤。
整首诗通过对科举及第、权贵攀附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正直、廉洁品质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