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功非远,全躯恨已消。
安禅须促膝,觅句敢成摇。
悔不身齐足,时当事半腰。
行人只蒲伏,何处得逍遥。
注释及赏析:
容膝 - 形容空间虽小,却足以容纳一个人(或物)。
具体功非远,全躯恨已消。安禅须促膝,觅句敢成摇。悔不身齐足,时当事半腰。行人只蒲伏,何处得逍遥。
译文:
虽然身处狭小的空间,但心中所追求的宏伟目标并不遥远;如今我已放下了所有的痛苦和遗憾,感到身心都得到了解脱。在冥想中,我需要一个足够靠近的位置才能安心地坐下,以寻求灵感并创作出令人信服的作品。然而,当我回顾过去,我深感悔恨,因为我没有能够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而现在我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自由自在地走路,也不能像高人隐士那样隐居山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能去哪里寻找那种心灵的自由和宁静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境和追求。从“容膝”到“全躯恨已消”,反映了诗人对个人理想和成就的追求,以及在达到某种境界后的自我满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环境的变迁,诗人感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完全实现,进而产生了深深的悔恨和困惑。
诗中的“安禅须促膝,觅句敢成摇”体现了诗人在冥想或创作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即需要一个相对安静、专注的环境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创作的灵感。然而,现实中的这种理想状态往往难以得到满足。
最后两句“悔不身齐足,时当事半腰”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叹。他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已经错过了许多机会,现在只能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既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也不能像隐士那样彻底隐居。这种感慨透露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妥协。
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的不同人生阶段和心态,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