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不同儿女曹,谁云赋性太粗豪。
一编韬略进擒虎,十辖丝纶学钓鳌。
剑口不磨韩信血,鼎心须刮食其膏。
英雄多少不平气,一夜朔风争怒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名为《闷中赓赵丞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壮士不同儿女曹 - 这句诗意味着壮士(英勇之人)与普通的人或子女是不同的。这里的“儿女曹”指的是那些没有英雄气概的人。

  2. 谁云赋性太粗豪 - 这句话在询问,是谁说一个人天生的性格就过于粗犷豪放。”谁云”是古代汉语中的反问语气词,用来表示惊讶或者疑问,“赋性”指性格或天赋,而“太粗豪”则描述了这种性格的特征。

  3. 一编韬略进擒虎 - “一编韬略”可能指的是某种策略或计划,“擒虎”则是比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捕捉到老虎。这里表达的是利用智慧策略来达成目的,如同捕获老虎一般。

  4. 十辖丝纶学钓鳌 - “十辖丝纶”可能是指用十条线索编织的网,用以捕捉巨物如大鱼或巨大的生物。“钓鳌”即钓鱼,比喻用计谋或策略来达到目标。这里强调通过智慧和技巧去实现目标。

  5. 剑口不磨韩信血 -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自信,认为即使是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也不能在他们的领域内击败自己。“剑口”可能是指战斗的场所,“韩信”是古代的一位著名将领,此处可能暗指自己的能力或才智超越常人。

  6. 鼎心须刮食其膏 - 这句诗可能是说必须时刻警惕,就像需要刮取鼎内的油脂一样。这里的“鼎心”指的是内心的深处,暗示了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周围的环境。

  7. 英雄多少不平气 - 这句话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常有的不平情绪的感慨。”英雄”通常指的是有才能、有抱负的人,而“不平气”则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愤怒。

  8. 一夜朔风争怒号 - 最后一句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朔风”指的是北方吹来的寒风,“怒号”形容了风的力量和声音,可能象征着一种激烈的斗争或冲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壮士性格的描绘,展现了一种不畏强敌、智勇双全的英雄气概。同时,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手法,比如将“宝剑”、“网罗”、“鼎心”等物化为具有特定意义的象征物,以此来强化表达的效果。整首诗充满了豪迈之情,体现了诗人对于英雄形象的推崇以及对正义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