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与宗盟立纪纲,俯从多士较文章。
人材漏网无疏密,科目搜罗有短长。
蟾窟一枝分玉树,凤池三浪出银潢。
何当推解延豪杰,为复中原万里疆。

诗句解读

  1. 要与宗盟立纪纲:此句表达了诗人决心要在政治或学术上树立榜样,确立标准的重要性。“宗盟”指的是同宗的人或者同盟者,而“立纪纲”意味着建立规矩和秩序。

  2. 俯从多士较文章:此处“俯从”表示谦逊地接受,而“多士”则指众多学者或才子。比较文章可能指的是与众人竞争或比较自己的文章。

  3. 人材漏网无疏密:这句诗意味着选拔人才时不应有遗漏,即所有优秀人才都应被选拔出来。”漏网”比喻选拔不严格,“疏密”则指是否有偏倚。

  4. 科目搜罗有短长:这里的“科目”可能是指科举考试中不同的等级或类型。”搜罗”意为收集,”有短长”说明不同人在各方面的才能是有差异的。

  5. 蟾窟一枝分玉树:蟾窟(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中的一枝象征着杰出人物或特别的成就。”玉树”常用来形容才华出众的人。

  6. 凤池三浪出银潢:凤池通常指的是帝王的朝廷,这里暗喻一个高官或显贵的位置。“三浪”可能指多次升迁或成功。

  7. 何当推解延豪杰:”推解”可能是推荐或提拔的意思,”豪杰”指的是英勇善战、有才能的人。

  8. 为复中原万里疆:这句话表达了恢复国家统一的愿望。”中原”是中国古时的地理中心区域,”万里疆”表示辽阔的土地。

译文

要与宗盟立纪纲,俯从多士较文章。
人材漏网无疏密,科目搜罗有短长。
蟾窟一枝分玉树,凤池三浪出银潢。
何当推解延豪杰,为复中原万里疆。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和学术中公正选拔人才的重视。首句强调了在政治或学术上树立高标准和规则的重要性,暗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描述科举制度下人才选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才能的不同评价和对待方式。特别是”人材漏网无疏密,科目搜罗有短长”一句,揭示了在选拔人才时可能存在的不公平和偏见,同时也反映了科举制度下的人才选拔标准是多元且复杂的。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推崇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憧憬,显示出作者的远大志向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公正选拔人才的认识,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