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鼓非全材,毁瓦不自牧。
造物儿未戏,达人火先扑。
卜不到渭滨,人徒嗟海曲。
彼哉真彼哉,伐尽牛山木。
【注释】
- 富沙道中述怀:诗人在富沙道上吟咏自己的感慨。
- 败鼓非全材,毁瓦不自牧:意思是说,破败的战鼓不能代表全部军队,破碎的屋瓦也不能反映全部建筑。
- 造物儿未戏,达人火先扑:意思是说,大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但人类却要被它所戏弄。
- 卜不到渭滨,人徒嗟海曲:意思是说,如果预言家能占卜到胜利,人们就不会感到遗憾和惋惜了。
- 彼哉真彼哉,伐尽牛山木:意思是说,那些真正的勇士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了一切。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情的五言古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败鼓非全材,毁瓦不自牧”,以鼓声和瓦片为比喻,指出事物的表象并不能代表其内在的价值和本质。这既是一种哲理,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批判。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真理的追求。
颔联“造物儿未戏,达人火先扑”,进一步强调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这里的“造物儿”指的是自然界的力量,而“达人火先扑”则是指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常常显得无能为力。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的无奈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颈联“卜不到渭滨,人徒嗟海曲”,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延伸和升华。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观点:如果能够预知未来的结果,人们就不会感到遗憾和惋惜。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期望着美好的未来,而现实中的挫折和困难往往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
尾联“彼哉真彼哉,伐尽牛山木”,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伐树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樵夫为了得到更多的木材而不断砍伐山上的树木,最终导致森林的破坏。诗人借用这个故事来比喻自己的命运和遭遇。他认为,真正的勇士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征服一切,而不是被外界的事物所束缚。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勇敢行动,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