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凡事幸相宜,第一红尘免上衣。
寻药每同丹客去,拾薪多趁牧儿归。
鸣泉漱石寒蒲洁,宿雾蒸泥早蕨肥。
不奈邻峰学禅伴,时时来此叩岩扉。

【注释】

山中:在山里。

凡事幸相宜:一切都很适宜。幸,有幸。

第一红尘免上衣:第一,最。红尘,人间的红尘,即尘世。免,避免。衣,指衣裳、衣服。

寻药每同丹客去:寻找药材常常和采药人一起。丹客,采药的人。

拾薪多趁牧儿归:捡柴禾常常趁放牧人的回家。牧儿,放牧人。

鸣泉漱石寒蒲洁,宿雾蒸泥早蕨肥:《水经注》说:“鸣泉,有鸟鸣声。”鸣泉就是瀑布。《诗经·小雅·斯干》说:“如竹苞矣,如松茂矣。”鸣泉漱石,就是泉水冲刷着石头发出声响。鸣泉漱石寒蒲洁,意思是泉水冲刷着石头发出声响,使蒲草显得更加洁白。宿雾蒸泥早蕨肥,意思是早晨薄雾弥漫,泥土被蒸气熏得发粘,这时早生的野蕨肥嫩可口。宿雾,隔夜的雾;蒸泥,湿泥上凝结的雾气。

不奈邻峰学禅伴:我可受不了你那学习禅理的朋友。

叩岩扉:敲开山门,来此拜访。叩,敲;岩,山崖。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隐逸生活的七言绝句组诗。全诗以“闲”为中心词,从不同角度刻画了隐居者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前四句主要写山居的日常生活:清晨起床,可以看见山中的溪流、瀑布、蒲草等景色;中午时分,可以听到鸟儿的啼叫声;傍晚时分,还可以看到山上云雾缭绕的景象。这些细节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画面。

中间四句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与采药人一起寻找药材,捡拾柴火,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清晨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山上的雾气和早生的野蕨,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和生机。这些细节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快乐时光,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邻居学禅朋友的调侃之语。他无法忍受你那学习禅理的朋友整天在山中打坐修行,总是打扰他的生活。这两句语言幽默诙谐,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也表现了他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美好世界,也让我们明白只有真正懂得欣赏自然、珍惜生命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放下杂念、静心修身,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