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隐还非隐,未能忘世情。
山河亡国恨,风雨客楼声。
穷有天堪问,贫无地可耕。
桃源窅何处,目断故秦城。
【注释】
似隐还非隐:像隐居一样,又不是真的隐去。
亡国恨:亡国的悲哀。
天堪问:上天可有答案?
地可耕:地上可有土地?
桃源:传说中的理想世界。
窅(yǎo):深远的样子。
【译文】
像是隐居一样,又不完全像隐居,未能忘记人世间的情事。
国土灭亡,遗民的悲哀,风雨中客楼的声响。
穷苦时向苍天发问,贫困时没有地方可以耕种。
桃花源在何处,目断故都秦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孤独和无助。首两句“似隐还非隐,未能忘世情”,表现了诗人虽然表面上看似隐居,但实际上并未真正远离尘世,他仍然关心着国家和社会的命运。这两句诗也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接下来四句“山河亡国恨,风雨客楼声”,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最后两句“天堪问,地可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够摆脱现实的困境,过上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