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飞去竺国峰,下际沧海蟠蛟龙。
崛奇诡怪献万状,八风播荡吹不融。
千年老藤无根树,长疑上有仙人住。
山空月白玄猿啼,咫尺蓬莱隔尘雾。
瑶草春深不复妍,荆棘花开颜色鲜。
谁驱蛮风煽劫火,神惊鬼哭愁山川。
又疑黑衣故宰相,香火未冷今生缘。
欲挟须弥还北海,未必神通能广大。
康回冯怒相倾摧,神气未完支节解。
穿崖凿谷何时宁,混沌死矣灵不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描写了重游天竺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理解:
第一、二句:“何年飞去竺国峰,下际沧海蟠蛟龙。”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飞翔在竺国峰上的情景,俯瞰着大海和盘旋的蛟龙。
赏析:这里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美好记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四句:“崛奇诡怪献万状,八风播荡吹不融。”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天竺的自然景观,包括奇特的岩石和奇异的景象,以及风吹雨打却依旧岿然不动的坚定意志。
赏析:这里的“崛奇诡怪”形容了天竺的奇特地貌,而“八风播荡”则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这两个词组共同展现了天竺大自然的壮丽和坚韧。
第五、六句:“千年老藤无根树,长疑上有仙人住。”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天竺古老树木的感慨,怀疑这些树木是否有仙人居住。
赏析:这里的“老藤无根树”形象地描绘了天竺的古老风貌,而“长疑上有仙人住”则表达了作者对天竺神秘氛围的向往。
第七、八句:“山空月白玄猿啼,咫尺蓬莱隔尘雾。”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山中空旷、月光皎洁,以及玄猿的叫声,让人联想到蓬莱仙岛。
赏析: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天竺的幽静与仙境般的美丽。
第九、十句:“瑶草春深不复妍,荆棘花开颜色鲜。”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天竺植被的变化,春意盎然时,瑶草失去了往日的娇艳,而荆棘却开得鲜艳夺目。
赏析:这里的“春深”象征着生机勃勃的季节,而“荆棘花开颜色鲜”则表达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
第十一、十二句:“谁驱蛮风煽劫火,神惊鬼哭愁山川。”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对天竺遭受战乱的同情,以及神灵被惊吓后的哀怨之情。
赏析:这里的“蛮风”指的是战乱之风,而“劫火”则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灾难。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谴责。
第十三、十四句:“又疑黑衣故宰相,香火未冷今生缘。”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事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这里的“黑衣”可能指的是某种象征或隐喻,而“香火未冷今生缘”则暗示了因果报应和宿命的观念。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第十五、十六句:“欲挟须弥还北海,未必神通能广大。”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对神通广大的质疑和对现实的感慨。
赏析:这里的“挟须弥还北海”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表达诗人对神通广大的怀疑;而“未必神通能广大”则是对现实的一种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困惑。
第十六、十七句:“康回冯怒相倾摧,神气未完支节解。”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身体受到伤害后的状态,以及精神力量逐渐消散的过程。
赏析:这里的“康回冯怒”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消沉;而“神气未完支节解”则描绘了身体受到伤害后的虚弱状态。这两句诗通过对身体的描绘,传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第十八、十九句:“穿崖凿谷何时宁,混沌死矣灵不灵。”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对天地混沌未开时的赞美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赏析:这里的“穿崖凿谷”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创世神话,而“混沌死矣灵不灵”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两句诗通过对创世神话的描述,引发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