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历藩篱见少陵,索涂擿埴愧冥行。
满怀骤获连城贶,溢耳惟闻中律鸣。
思巧本惭雕楮手,心雄方怯弃繻生。
十年世路师良贾,今日才惊利有赢。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浏览选项,逐项分析。
“未历藩篱见少陵”,是欧阳叔向见到试院中自己的诗句后写下的一首诗。这里,欧阳叔向用“藩篱”指代科举考试,用“少陵”指代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才横溢、风格独特、思想深刻,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欧阳修曾自诩:“吾文章当出《西昆》之上,而习气未除,终不为古人所许可。”(《与梅圣俞书》)可见,欧阳修对杜甫的诗歌十分推崇。因此,欧阳叔向在看到自己作的诗后,便写出了这首应和之作。
第二联“索涂擿埴愧冥行”,是说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我像盲人一样摸索着前进,感到惭愧。这里的“盲人”“摸索”是比喻,意谓作者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如同盲人一样摸不着门路,不知如何下笔,只能瞎写乱猜,所以此处是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时的心情。欧阳修参加科举考试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他曾说过:“余之学,得者十之一二,其失者十之八九。盖学有精粗,才高则可通,不尔,虽多亦奚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学问,好的只占到十分之一二,不好的却占十分之八九。因为学问有深浅不同,才能高低不一样。如果才能不高,即使学问再深广,又有什么用呢?欧阳修的这段话表明他参加科举考试时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第三、四句“满怀骤获连城贶,溢耳惟闻中律鸣”,是说在科举考试中,我突然获得了状元及第的好成绩,心中欢喜得就像听到美妙的音乐一样。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句子,也是欧阳修参加科举考试的得意之语。欧阳修参加科举考试时曾经屡试不中,一直不得志。直到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他才中进士,进入仕途,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因此,当他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时,心情是十分激动的。欧阳修的得意之作,是他中进士后的第二年写的。
第五句“思巧本惭雕楮手”,意思是:由于自己没有才华,所以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感到很惭愧。这一句是说自己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成绩,自己并没有付出多少努力,而是侥幸得来的,所以内心感到惭愧。这一句是说自己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成绩,自己并没有付出多少努力,而是侥幸得来的,所以内心感到惭愧。
第六、七句“心雄方怯弃繻生,十年世路师良贾”,是说:虽然如此,我还是勇敢地参加了科举考试,因为我还是相信能够通过考试而得到富贵和名声的。这句是说自己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的原因。这两句的意思是:尽管我没有才华,但我仍然勇敢地参加了科举考试,因为我相信自己能通过考试而获得富贵和名声。这两句是说尽管我没有才华,但我仍然勇敢地参加了科举考试,因为我相信自己能通过考试而获得富贵和名声。
最后两句“十年世路师良贾,今日才惊利有赢”,是说:在这十年的科举考试道路上,我一直跟着那些懂得考试的人去学习,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感到十分吃惊。这两句是说自己在科举考试道路中所经历的事情,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这两句是说自己在科举考试道路中所经历的事情,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
【答案】
未历藩篱见少陵,索涂擿埴愧冥行。
满怀骤获连城贶,溢耳惟闻中律鸣。
思巧本惭雕楮手,心雄方怯弃繻生。
十年世路师良贾,今日才惊利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