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青松青,落落惟修竹。
烟叶舒青翠,风茎戛苍玉。
高标契嘉士,暂挹情已足。
况复清阴中,耽耽有华屋。
屋下富经史,埙篪韵方睦。
啄食日已肥,文彩更繁缛。
侧聆箫韶奏,联翩赴清曲。
秋色正萧疏,庭宇清以肃。
且复绕修林,采采黄金菊。
莫学山阳客,颠倒困醽醁。
【注释】
岁寒:岁末寒冷。修竹:长而直的竹子。烟叶:指烟雾缭绕。风茎戛苍玉,形容风吹竹林发出的响声如玉敲击之声。青翠:青绿的颜色。高标契嘉士,指高尚的品格与杰出的人才相吻合。暂挹情已足:暂时的欣赏已经足够了。耽耽,形容茂盛的样子。经史,泛指各种典籍。埙篪,两种吹奏乐器,这里比喻和睦相处。啄食日已肥,指鸟儿啄食食物时显得饱腹而美,也用来形容富贵生活。文彩,指华丽的外表。繁缛,多而重复。侧聆箫韶奏,侧耳倾听《箫韶》乐章演奏(箫韶是舜时的乐名,传说中黄帝所制乐曲)联翩赴清曲,音乐连绵不断,如清流般清澈优美。萧疏:萧瑟、稀疏。庭宇清以肃:庭院整洁,气氛肃然。且复绕修林,采采黄金菊,指又绕行在茂密的树林之中,采摘黄金色的菊花(“黄金”二字,既指花的颜色,也借指贵重之物)。莫学山阳客,颠倒困醽醁,不要像山阳人那样糊涂地沉湎于酒中(山阳客,指晋山阳王恺,嗜酒如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题画诗。诗的前六句写画中所绘之竹;后六句则描绘画中人物。全诗通过对竹和画中人物的描写,赞颂了画中所表现的高洁、雅正的精神风貌和高雅的情趣。
首联“岁寒青松青,落落惟修竹”,写岁末的寒冷中,只有青青的松树还保持着青翠的色彩,只有修长的竹子还傲然挺拔。这两句是说,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只有青松还保持着它的青翠,只有修竹依然那么挺拔。“岁寒”两字写出了竹子的特点,它不惧严冬严寒而依然保持它的青色,表现出竹子的高洁品质。“落落”两字突出了竹子的挺拔之美,它不畏狂风暴雨,独自傲立。“青松”、“修竹”都是常被人们赞美的对象,它们代表着坚贞不渝、高洁的品质,因此作者选择这两个词语作为开头,为下面的描写铺垫。
颔联“烟叶舒青翠,风茎戛苍玉”,进一步描述了画面中的景色。这里的“烟叶”是指烟雾缭绕,给竹林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风茎戛苍玉”,描绘了风吹过竹林时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着苍玉一般清脆悦耳。这一联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竹林的美景,而且通过声音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竹林中传来的悠扬之声。
颈联“高标契嘉士,暂挹情已足”进一步表达了对画中人物的评价。这里的“高标”指的是高尚的品格,“契嘉士”表示与优秀的人相合。“暂挹”是暂时的欣赏,“情已足”则表示欣赏之情已经足够。这两句是对画中人物的评价,他们有着崇高的品格,让人感到满足。
尾联“况复清阴中,耽耽有华屋”和“且复绕修林,采采黄金菊”进一步描述了画中人物的生活和环境。这里的“清阴”指的是清新宜人的环境,“华屋”则表示华丽的房屋。“耽耽”是茂盛的样子,“黄金菊”则是珍贵的菊花。这两句描绘了画中人物居住的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
尾联“莫学山阳客,颠倒困醽醁”是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山阳客”是指晋山阳王恺,他因嗜酒如命而闻名,后来因为醉酒而亡。“颠倒”在这里表示沉迷于酒中无法自拔,“困醽醁”则是指沉醉于酒中的状态。这两句告诫人们不要像山阳王恺那样沉迷于酒中,而要追求高尚的品格和美好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和画中人物的描写,赞颂了他们高洁、雅正的精神风貌和高雅的情趣。同时,诗中也传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