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一夜水鸣艖,江外欢声百万家。
已报主人诗满袖,更夸使者雨随车。
支离田父烟蓑湿,辟易炎官火伞斜。
一望阿瞒狼狈地,村村剌水透针芽。
【注释】
鄂渚:指今湖北省鄂州。水鸣艖:江面波涛汹涌,舟行如飞,声如雷鸣。艖,小船。欢声:指江边人民庆祝丰收的喜悦之声。已报:已经告知了。主人:指诗人自己。诗满袖:指诗人作诗赋词,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祝福。更夸:更赞美。使者:指诗人本人。雨随车:指诗人亲自下到江边,为农民送雨。支离田父:形容农民生活贫困,衣衫褴褛。烟蓑:烟笼罩的蓑衣。辟易:惊惧的样子。炎官:指炎热的太阳或酷暑,这里指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景象。火伞斜:指太阳炙热,犹如火伞。一望:远望。阿瞒:东汉末年曹操的字,这里借指农民。剌水:用船载水,灌溉农田。透针芽:形容水流湍急,能将细长的柳条穿透。
【赏析】
《鄂渚得雨》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鄂州(今湖北武昌)亲眼目睹了农民们欢欣鼓舞地欢迎诗人,又听到诗人亲自下到江边送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关怀与祝福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语言流畅,生动传神。
首联“江头一夜水鸣艖,江外欢声百万家”描绘了诗人夜晚乘船经过鄂州时,看到江面上波涛汹涌,船只行进迅速,仿佛在轰鸣着。远处传来了无数农民欢呼的声音,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欢庆着丰收的喜悦。这一联描绘了农民们喜悦的心情和他们的热情好客。
颔联“已报主人诗满袖,更夸使者雨随车”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农民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已经把满满的诗句写满了衣袖,而农民还更加夸赞说:你亲自下到江边送雨,这是对我最好的祝福啊!这两句诗表达了农民们对诗人的感激之情。
颈联“支离田父烟蓑湿,辟易炎官火伞斜”则通过描绘农民的外貌和环境,进一步突出了农民的生活艰辛和对自然的依赖。烟蒙蒙的蓑衣已经被汗水打湿,而炽热的阳光如同火伞般炙烤着大地,农民们艰难地忍受着酷暑。这两句诗描绘了农民们在艰苦环境中辛勤劳作的景象。
尾联“一望阿瞒狼狈地,村村剌水透针芽”以“剌水透针芽”形象地表达了农民们渴望雨水的心情。他们盼望着这场及时雨能解除干旱之苦,让庄稼得到滋润,使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农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执着和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语言流畅,生动传神。它不仅是一首描写农民生活的田园诗,更是一首充满了人文情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