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带峨冠集会文,郡侯著语到诸君。
平居讲习须朋友,退食工夫在典坟。
士学何先先尚志,书生务业业惟勤。
鹍鹏他日扶摇上,共致云霄庆策勋。

【注释】

束带:系好衣带

峨冠:高冠,古代官员的服饰。

郡侯:郡守,地方长官。

诸君:指各位朋友。

平居:平时,平时的时候。

讲习:学习。

须:要求、需要。

退食:退下吃饭。语:说话。

典坟:典籍,这里指儒家经典。

尚志:崇尚志向。

务业:致力于学业。

务业:勤奋于学问。

鹍鹏:传说中大鹏鸟,能飞到高空。

扶摇:旋风,比喻仕途上急剧上升。

庆:祝贺。

策勋:记功。

【赏析】

此诗以会文堂为题,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友人时勉励他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首二句“束带峨冠集会文,郡侯著语到诸君”,是说穿戴整齐的衣冠在集会文坛,郡守也发表讲话,要诸位学者都来听讲。这里用“束带”、“峨冠”形容文人雅士的装束,而“郡侯著语”则点明这是郡守在会上发言。“着语”即发言或讲课的意思。“诸君”,即诸位朋友。这两句是说,大家穿着礼服聚集在一起谈论学问,郡守也发表了重要讲话,希望你们都能听讲并认真领会。“郡侯”指郡守,即地方长官。

三四句“平居讲习须朋友,退食工夫在典坟。”意思是说,平时读书学习需要朋友切磋,退朝后休息的时间也要钻研儒家经典。“平居”指平时,“讲习”即学习。“须朋友”即“需友朋”。这里的“友朋”是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论语·颜渊》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朱熹注:“‘友’,谓朋友之友;‘朋’,比类而及者也。”可见,“友朋”与“朋友”同义,均指朋友。“退食”是退朝后的休息时间,“功夫”指所从事的工作。这两句是说,平时读书学习需要朋友共同切磋,而在休息的时候也要研读儒家经典的《尚书》、《诗经》、《周易》(即《易经》)和《春秋》,即所谓的“四书五经”。“在典坟”即“在于典章”,指研究儒家经典。

五六句“士学何先先尚志,书生务业业惟勤”是说,作为读书人首先要崇尚志向,而做书生就要致力于学识。“尚志”即重视志向,“务业”即致力于学业,“惟”是只有的意思。这两句是说,读书人首先应当注重自己的志向,而当书生就要努力钻研学问。这两句是对前面四句的总结。前四句写郡守鼓励在座的诸君要多读书,要虚心求教。这里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又突出了求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来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的志向,成为有用之才。“尚志”强调读书人首先要有高尚的品德,“务业”则表明读书人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为有用的人才。所以,诗人认为读书人应该把志向放在首位,然后才能专心致志地致力于学业。

接下来“鹍鹏他日扶摇上,共致云霄庆策勋”,是说将来我们大家一定会像传说中的大鹏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起到达天上,去庆祝胜利,建立功勋。这里的“鹍鹏”指大鹏,传说中一种巨大的鸟。《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将来我们会像神话中的大鹏一样飞得高高的,一起进入云霄,在那里共同庆祝成功,建功立业。这两句是诗人对前面内容的升华,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们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会文堂集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们的深情厚意,同时寄寓了诗人自己对前途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