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诗句释义: 1. 春来只唱雪梅词,不唱欢闻阿得脂。 2. 谁道石家绫幔裹,珊瑚擎出一枝枝。 译文: 春天到了,我只唱歌颂白雪和红梅的词句,而不会唱歌颂欢愉和阿得脂的歌句。谁说石家的绫幔裹着珊瑚树,珊瑚树却擎出一枝枝的珊瑚花? 注释与赏析: - “春来”:春天来临了。春天的到来使得万物复苏,自然界开始展示出新的活力和色彩。 - “只唱”:只唱那些美好的歌曲。这里的“唱”可以理解为表达
这首诗的原文是: 白雪红梅有慢词,梅如红粉雪如脂。 慢言雾幛遮华烛,慢道冰绡裹荔枝。 注释如下: 1. 白雪红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冬天的美景。这里的“白雪红梅”可能是指一种结合了白色和红色的梅花品种,或者是对这种颜色的描述。 2. 慢词:古代汉语中,“慢”通常指歌曲的一种形式,而“词”则是一种诗歌体裁。在这里
【注释】 谁歌:谁唱。白雪词:即《白雪歌》。红梅开得似胭脂:形容红梅的艳丽。胭脂:女子搽脸用的红色颜料。半是桃枝半李枝:比喻梅花与桃花、李花相似。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雪花落在红梅上的情景。 首句中的“谁歌”二字一语双关,既指《白雪歌》,又指作者。“白雪”二字点明题意,也暗含着雪的洁白和纯洁,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谁歌”之后接以“白雪词”,表明此诗所咏之物非同一般
《白雪楼》赏析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以“衣冠”和“文章”来比拟君子之德。李攀龙在《白雪楼》这首诗中,将这一传统比喻用之于对雪的描写,表达了他对雪的赞美与敬仰。诗中的“文章声价付悠悠”,意味着他的文学成就虽高,却如同飘散的云烟,难以被世人所记住。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在诗的结尾处表达了一种乐观的态度:“人间岂解《阳春曲》,此城犹存白雪楼。” 白雪楼,位于趵突泉公园内
【注释】 百尺高眠:形容楼很高。 沧溟文坫:指古代文人学士聚集的场所,也指文学界。 埙篪:乐器名,两种形状相似的吹奏乐器。比喻志趣相投的朋友。 娄水:水名。在今湖南、江西两省之间。 虞山: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盛世:兴盛的时代,这里指唐朝。 才华:才能和学识;傲睨:斜着眼看。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牢笼:限制、约束人的东西。 清严标格:清高严谨的品格;华鹊苍寒:形容秋景凄清寒冷的样子。
【注释】 1. 白雪:指《白雪歌》乐府旧题,这里泛指古曲。 2. 龙门:即龙门石窟,在今河南洛阳市。唐玄宗开元年间为纪念其母杨贵人生日而凿山建寺。 3. 鸾渟凤峙:喻指龙门的石雕。 4. 镣越谅霄:形容石雕高耸入云。 5. 工良制巧:工艺精巧。 6. 梦魂通:指梦中神游。 7. 散雪归风:指神游归来。 8. 狱中埋剑:典出《史记·刺客列传》,聂政为报严仲子知遇之恩,于重病中刺杀韩相侠累,后自杀。
"美人朝玩雪,置酒临高台。秪疑仲春月,风送落花来。"是明代诗人何景明的《白雪曲》的第一首。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解读: - 第一首诗: 1. 美人朝玩雪:描述美人早晨在雪景中游玩的情景。 2. 置酒临高台:在高台上摆放美酒。 3. 秪疑仲春月:疑惑这是否是春天的月色。 4. 风送落花来:风似乎把落花送到了这里。 这首诗表达了美人在清晨欣赏雪花的美丽景色,并在此背景下饮酒赏景的情感体验
注释: 白雪楼:此诗为作者自述其不得意之苦。 诸郎:指同僚和下属。 非是:不是。 敢沈冥:不敢沉沦于酒色之中。 拙宦:指做官不顺利,不得志。 无同病:没有人能够和你一样有相同的烦恼。 清时:清明的时节。 独醒:独自清醒。 千家寒雨白,双阙晓烟青:形容京城景象。 又值高楼雁,寥寥不可听:又恰逢高楼上雁群飞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仕途不顺时写的,表达了他对朝廷政治清明、百姓安好的赞美之情
白雪楼 【注释】伏枕:躺下。空林:寂静的树林。积雨:久雨。开:散去。旋:很快。因:因为。一登台:登上高楼。大清河:指辽河,流经辽东地区。抱:环绕。孤城转:孤城在河中。长白山:位于今吉林境内,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山脉。邀:迎。返照:夕阳余晖映照。无那:无奈。嵇氏:指嵇康、阮籍等人,他们性格豪放不羁,崇尚自然,被后人称作“竹林七贤”。陶令: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诗风清新淡雅。何人
《白雪楼寄怀徐使君兼呈元美》是明代著名诗人李攀龙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己身处异地的感慨。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木落清河入槛流:描述了木叶飘落时,清冷的河水流入门槛的景象。这里的“木落”意味着秋天的来临,而“清河入槛流”则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清澈与宁静。 2. 平陵月出照床头:指的是在平地上的月亮升起,光芒照亮了诗人的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