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沂震
《白雪楼》赏析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以“衣冠”和“文章”来比拟君子之德。李攀龙在《白雪楼》这首诗中,将这一传统比喻用之于对雪的描写,表达了他对雪的赞美与敬仰。诗中的“文章声价付悠悠”,意味着他的文学成就虽高,却如同飘散的云烟,难以被世人所记住。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在诗的结尾处表达了一种乐观的态度:“人间岂解《阳春曲》,此城犹存白雪楼。” 白雪楼,位于趵突泉公园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作答。 “云安水折山纡路欲穷,何曾破浪驾长风”意思是说:从云安出发时,水曲折迂回,山弯弯曲曲,道路似乎要走到尽头了,但那破浪的船却一直行驶到远方。 “高峰猿啸重云里,绝壑舟行乱石中”的意思是:登上高山后,听到远处传来猿的鸣叫;下到深渊后,看到船在乱石中穿行。 “宦迹羁愁川上下,诗翁遗事瀼西东”的意思是
【解析】 此诗首联“画戟森严昼漏迟,凝香燕寝日斜时”描写了诗人在试院即事的所见。诗人描绘了一幅安静的画面:画戟森严,说明试院守卫森严;昼漏迟,表明时间已经很晚了,而诗人却正在休息。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刻画出了试院的宁静与肃穆。颔联“柝声绕院人声寂,满箔春蚕正吐丝”则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夜深了,柝声四起,打破了寂静,但此时,除了柝声,再也没有其他的声响了。而在这一片寂静之中
巴东 征人日夜逐征鸿,乍过川中入楚中。 版籍已知邦国异,人民仍觉语音同。 五年三峡风波路,万里孤舟老病翁。 谁信书生遇天幸,平安八口出巴东。 注释: 1. 巴东:地名,今属湖北省,古时为楚国的一部分。 2. 征人:指被征召去远方服役的人。 3. 逐征鸿:追逐飞鸟,比喻追随征人。 4. 版籍:户籍,这里指户籍制度,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制度。 5. 邦国异:国家不同。 6. 人民仍觉语音同
【注释】: 途中:在路途中。苍山:即指青山,泛指山峰。肤寸能弥六合间:比喻空间虽有限,但可以包容广大的空间。却怪纷纷频出岫:这两句说,为什么白云常常出现于峰峦之巅。不曾行雨竟空还:这两句说,它并没有降雨而空自归来。 【赏析】:《途中》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一幅云彩缠绕山峰的图画,并巧妙地将白云与山峦、云雾、水气等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以拟人手法赋予它们生命特征,使画面生动活泼。同时
陈沂震是清代的诗人,以“小御史”之称为人所知。他生于1700年的康熙庚辰年,是江苏吴江人,字起雷,号狷亭。他的一生颇为丰富,曾参加慎交社,并与诸多名流交往。 在文学成就方面,陈沂震留下了《微尘集》和《敝帚集》等作品。这些诗作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背景。陈沂震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陈沂震是清代的诗人,以“小御史”之称为人所知。他生于1700年的康熙庚辰年,是江苏吴江人,字起雷,号狷亭。他的一生颇为丰富,曾参加慎交社,并与诸多名流交往。 在文学成就方面,陈沂震留下了《微尘集》和《敝帚集》等作品。这些诗作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背景。陈沂震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