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磊块山林姿,一丘一壑贪成痴。寸峰拳石瞥眼过,张皇攫觅惟忧迟。
东南佳山多秀丽,就中所欠雄与奇。饱闻巫山冠巴峡,奇峰十二相参差。
昔年图画常一见,欲见此山无路之。扁舟西溯上三峡,千岩万壑争追随。
终朝应接已不暇,心目洞骇俱忘疲。蓦然钟鼓高唐上,峰峦二六排旌旗。
一峰霞彩迥在望,一峰展翠开屏帷。无心出岫云吐色,偃盖平峦松并枝。
仙踪鹤驾羽衣近,坛石瑶台阊阖低。白云一起凤皇下,清泉四合蛟龙嬉。
群峰角立变态异,一一大巧乾坤为。外堪击拊试声律,中含造化分四时。
天下名山亦多矣,未有列岫奇如兹。九华一景固天巧,惜与江流相背驰。
南北两峰喧众口,妆抹却恨同西施。何如此峰无限好,行行列列临江湄。
烟云漠漠出寸碧,风雨时时横黛眉。舟人渔子漫回首,骚士墨客劳支颐。

【诗句释义】

巫山的山峦就像块垒,山林的姿态在其中展现。每一小丘每一壑都让我痴迷。寸峰、拳石一闪而过,张皇地攫取只担心错过时间。

东南的美景中,有一座山很秀丽,但所缺少的却是雄壮与奇特。我听说过巫山冠于巴峡,奇峰十二相参差。

从前我常在图画上见过它,想见到这山却没有路可走。扁舟向西溯游上三峡,千岩万壑争先追逐。

一整天都在应接,已经来不及了,心目洞开大为惊异,忘了疲惫。猛然钟鼓响彻高唐,山峰如列阵排兵,旌旗招展。

一峰霞光灿烂在远方,另一峰展开翠色像屏风帷帐。无心出岫的云吐出色彩,偃盖平峦的松枝相连。

仙踪鹤驾羽衣近,坛石瑶台阊阖低。白云一起凤皇下,清泉四合龙蛇嬉。

群峰角立变态异,一座座都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外面可以击拊试试它的声律,中间包含着造化分四时的节奏。

天下名山也有很多,但没有像这列岫那样奇美。九华的景色固然天巧,可惜和江流相背驰。

南北的两峰喧宾夺主,妆容粉饰得却恨同西施。如此山峰无限好,行列列队临江湄。

烟云漠漠露出一寸碧绿,风雨时时扬起黛眉。船夫渔父只是漫不经心地回首,骚人墨客劳支颐。

【译文】

巫山的山就像块垒,林中景色在这里展现。每小丘每小壑都令我痴迷。寸峰拳头般的山石在视线里一闪而过,我张皇地捕捉着它们生怕错过时间。

东南的美景中,有一座山非常秀丽,但所缺少的则是雄壮与奇特。我听说过巫山冠于巴峡,奇峰十二相参差。

从前我常在图画上见过它,想见到这山却没有路可走。扁舟向西溯游上三峡,千岩万壑争先追逐。

一整天都在应接,已经来不及了,心目洞开大为惊异,忘了疲惫。猛然钟鼓响彻高唐,山峰如列阵排兵,旌旗招展。

一峰霞光灿烂在远方,另一峰展开翠色像屏风帷帐。无心出岫的云吐出色彩,偃盖平峦的松枝相连。

仙踪鹤驾羽衣近,坛石瑶台阊阖低。白云一起凤皇下,清泉四合龙蛇嬉。

群峰角立变态异,一座座都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外面可以击拊试试它的声律,中间包含着造化分四时的节奏。

天下名山有很多,但没有像这列岫那样奇美。九华的景色固然天巧,可惜和江流相背驰。

南北的两峰喧宾夺主,妆容粉饰得却恨同西施。如此山峰无限好,行列列队临江湄。

烟云漠漠露出一寸碧绿,风雨时时扬起黛眉。船夫渔父只是漫不经心地回首,骚人墨客劳支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巫山游览时的即兴之作。诗人以“巫山十二峰”为题写景抒怀,描绘了巫山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首联“巫山磊块山林姿,一丘一壑贪成痴。”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巫山的雄伟壮观,山峦叠嶂,树木葱茏的景象,令人陶醉其中。诗人用“磊块”来形容巫山的山峦,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其高大挺拔的特点;而“一丘一壑”则表现出了诗人对这神奇山水无尽的好奇和迷恋。

颔联“东南佳山多秀丽,就中所欠雄与奇。”诗人将视野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了一个疑问:“我所缺的是雄壮与奇妙”。这里的“东南佳山”指的是其他美丽的山峰,而“所欠雄与奇”则是说那些山峰虽然也有美丽的景色,但却缺乏了巫山的雄浑与奇妙之处。

颈联“昔年图画常一见,欲见此山无路之。”诗人回忆了当年曾经见过一些描绘巫山的画卷,但是想要真正见到这些美丽的山水却无处可寻。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巫山的独特之处以及人们对它深深的向往之情。

尾联“扁舟西溯上三峡,千岩万壑争追随。”诗人选择了继续前行的方式,乘船沿长江而上来到了三峡地区。这一联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船逆流而上,一路上欣赏着三峡的壮丽风景。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巫山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川的赞美之情。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感受来表达自己对于无法亲眼见到巫山的遗憾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又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