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玉之声清越长,此身无故讵容忘。
挈渠方屦圜冠士,登我光风霁月堂。
【注释】
再和:再次创作或作诗。时习:时令的习俗。五章:五首诗歌。礼记:指《礼记》。王制:即《周官》,是古代的一部礼法著作。习乡:学习乡里风俗。上齿:年龄最大的人。佩玉声:佩戴玉器的声音。清越长:声音清脆悠扬。此身:我的身体。讵容忘:岂容忘记。挈渠方屦圜冠士:提着鞋子,戴着高帽子的读书人。登我堂:登上我的书房。光风霁月:比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霁(jì):雨后放晴。霁月,即雨后的月亮。堂:这里指书斋。
【译文】
我再次创作了五首诗,每一首诗都取自《礼记》中的一句话。我年事已高,岂能忘记家乡的风俗!提着鞋子,戴着高帽的读书人纷纷来拜访,登上我的书房,观赏雨后放晴的明月。
【赏析】
本诗是一首赠序诗,作者在这首诗中向读者介绍了自己创作诗歌的原因及动机。诗的前两句,诗人首先指出自己“再和时习”即再次创作了五首诗,这五首诗每首都出自《礼记》中的一句话。接着,诗人用“此身无故讵容忘”,表达了自己虽然已经年迈,但依然不能忘记家乡的风俗、习惯。
第三句,诗人用“挈渠方屦圜冠士,登我光风霁月堂”表达了自己对前来拜访的读书人的欢迎之情。他提着鞋、戴着高帽子的读书人纷纷来访,这些年轻人纷纷登门拜访他,希望与他探讨学问。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光风霁月:比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他希望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年轻人才的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