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金丹简且真,不烦火候不劳神。
自知自信融融乐,无虑无营盎盎春。
天地游心元广大,风云入句更精神。
我将归去偿兹愿,溪上相逢只幅巾。

魏鸿禧(1627-1698),字子云,一字青藜,号南野山人。明季诸生,有《南野集》。

此诗是诗人在清初乱世中与友人别后,抒发自己不慕功名、归隐田园之志的抒情之作。

首联“别有金丹简且真,不烦火候不劳神。”意思是说:“另有一种金丹,简简单单就真了,不必费心去求,也不需要炼制。”这里用“金丹”代指修行成道的法门,即佛家所说的“般若”,道家所说的内丹,或儒家所说的修身养性之道,都是达到“无为”境界的方法。“不烦火候不劳神”则是说这些方法不需要耗费精力和时间,只需专心去做就可以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颔联“自知自信融融乐,无虑无营盎盎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思想。这里的“自知”指的是自我认知,“自信”是指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融融”和“盎盎”都是形容心情愉快的样子。诗人说自己能够做到“自知自信”,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而“无虑无营”则意味着不会因为外在的事情而感到烦恼,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愉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内心平静和愉悦的追求。

颈联“天地游心元广大,风云入句更精神。”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这里的“天地”和“风云”分别代表了大自然的宏伟和变化无常,而“游心”和“入句”则是指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创作的灵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宏伟和变化无常,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我们应该像天地一样广阔,像风云一样变化,同时也要有一颗自由的心,不被世俗所束缚。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的创作风格,他的诗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瞬间和细节,并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尾联“我将归去偿兹愿,溪上相逢只幅巾。”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设想。这里的“归去”指的是离开尘世,回到自然中去;而“偿兹愿”则是指实现自己的理想。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回到自然中去,过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同时也期待着与朋友再次相聚的时光。这里的“溪上相逢只幅巾”则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诗人和朋友在溪边相遇,只是简单地穿着一件幅巾,没有多余的装饰和繁复的礼节。这是一种简朴而真诚的交往方式,也是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的一种理想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于自然、人生、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念。它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人际关系真诚待人的态度。这种思想对于后世的文人墨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