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玉质旧同科,暗里清香万斛多。
绝俗风流宁不似,调羹功用竟如何。
【注释】
蜡梅:蜡梅科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黄色,香气浓郁,是观赏植物。
金相玉质:比喻人品、品质高贵。
暗里清香万斛多:暗里即暗中;万斛,指极多的酒或水;形容香气浓郁。
绝俗风流:超俗脱俗的风雅气质。
宁不似:岂不像。
调羹功用:调味用。
【赏析】
这首诗以蜡梅为题,赞美蜡梅的高贵品格和超凡脱俗的气质。诗中通过描绘蜡梅的外貌和内在品质,表达了诗人对蜡梅的喜爱之情。
首句“蜡梅”二字,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咏物的对象。接着,作者从外貌和内在两个层面进行描述。在外貌上,蜡梅的“金相玉质”令人称赞;在内在品质上,蜡梅的“绝俗风流”更是让人赞叹不已。这种描写手法既简洁又富有诗意,使读者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
颔联“暗里清香万斛多”,进一步赞美了蜡梅的品质。这里的“暗里”指的是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即不张扬、不炫耀自己的美丽。而“清香万斛多”则是对其香气浓郁程度的夸张描述,既体现了蜡梅的高贵品质,也突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颈联“绝俗风流宁不似”与前两句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蜡梅的独特之处。这里的“绝俗”指的是其超凡脱俗的气质,与一般植物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宁不似”则表示肯定,表明诗人对于这种气质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同时,这句诗也隐含了作者对于人类应有的品质的期待和追求。
尾联“调羹功用竟如何”是对蜡梅价值的进一步探讨。这里的“调羹”指的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引申为对事物的作用和价值的评价。而“功用竟如何”则是对蜡梅作用的评价,既肯定了其对人们生活的贡献,也暗示了其内在的价值。
这首诗通过对蜡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意蕴,引导人们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品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