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高卧对千峰,白眼谁能顾万钟。
仄席不因天子诏,藏诗未许世人逢。
他年社稷勋如立,归老烟霞志会从。
五柳一松应好在,月明空自结阴浓。

【注释】

和邓慎思同舍:和与同舍的人(即邓慎思)一起住宿。

故山景物:故乡的山山水水,也就是作者的故乡。

钟字韵:诗的韵律要求,指用“钟”字做韵母的韵部来押韵。

对千峰:面对千座山峰。形容景色壮观。

白眼谁能顾万钟:意思是说,那些达官贵人又怎么能看得上这千峰之景呢?

仄席:偏僻的席位。

藏诗:隐藏诗稿,不让别人看到。

社稷:古代指国家政权或国家大事。

烟霞:指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五柳: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中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句,此处以五柳比喻自己隐居之地。

一松:指作者所种的松树。

结阴浓:指月光下的松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和友人相聚时,为答谢朋友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关心,特意写就的一首和诗。诗中抒发了他对故山景物的眷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首句“草庐高卧”,点明诗人隐居的身份与环境。“对千峰”,既写了诗人的高卧之处,也表现了其身处的环境——千峰环列,气势磅礴,令人心旷神怡。次句“白眼谁能顾万钟”,则表明诗人对世俗荣华富贵的不屑一顾。这里,“白眼”是反话,意谓世俗之人怎会去关注这些?“万钟”是指重金厚赏。“谁能顾”三字,既是对世人的讥讽,也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肯定。

第三句“仄席不因天子诏”,表明诗人的隐居生活并非因为受到天子的召唤,而是由于他看破红尘,选择了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不因天子诏”,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不受世俗干扰的品质。

第四句“藏诗未许世人逢”,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隐逸情怀。这里的“世人”指的是那些庸俗之人,他们是不可能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的。“未许世人逢”四字,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不屑与鄙视。

第五句“他年社稷勋如立”,意味着诗人相信自己终将为国家做出一番功绩,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既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也是对友人的期望。

第六句“归老烟霞志会从”,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他认为,只有像山林一样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得到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最后一句“五柳一松应好在,月明空自结阴浓”,则以五柳树和松树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隐居生活的喜爱与珍视。他认为,这些植物虽然生长在僻静之处,但却能独自享受大自然的美,而无需依赖外界的繁华与喧嚣。这种心态与诗人自己的生活态度不谋而合,因此他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