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驰贤孝誉,来配颍川家。
虽夺共姜誓,曾无贤母瑕。
一乡蒙爱惠,百口藉生涯。
享福逾中寿,归与勿怨嗟。

【注释】

少驰贤孝誉:年轻时就驰名天下。

来配颍川家:来到颍川(今河南禹县)去和家庭团聚。

虽夺共姜誓:虽然被夺走姜氏的誓言。

曾无贤母瑕:没有贤良母亲的瑕疵。

一乡蒙爱惠:全县的人都受到爱护和恩惠。

百口藉生涯:全家人都依靠这个生活。

享福逾中寿:享受福分超过了人的寿命。

归与勿怨嗟:回去时请不要埋怨嗟叹。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作于诗人晚年。诗人在这首诗里,首先称赞了这位远去的人“少驰贤孝”,并把他比作“共姜”,赞不绝口。“共姜”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文公的妻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她在丈夫去世后,发誓不再嫁人。接着,诗人又赞扬这位远去的人“来配颍川家”,意思是说,他到颍川去,是为了能和自己的家族在一起。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这位远去的人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他对自己不能同去的遗憾。

下面两句,诗人用“虽夺共姜誓”和“曾无贤母瑕”来赞扬这位远去的人,说他虽然被夺走了姜氏的誓言,但却没有因为失去姜氏而变得有缺点。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远去的人的赞美,也表明了他对自己无法同去的惋惜,以及他对远去的人的关心。

诗人用“一乡蒙爱惠”和“百口藉生涯”来赞美远去的人,说他不仅给整个地方带来了好处,而且他的离开使全家乡的人都靠他生活。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远去的人的赞美,也表现了诗人对远去的人的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用“享福逾中寿”和“归与勿怨嗟”来安慰远去的人,意思是说,你享受幸福超过你的寿命,你回来的时候不要抱怨我。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远去的人的安慰,也表现了诗人对远去的人的宽慰之情。

既有赞美之词,也有安慰之意,充满了诗人对远去的人的深情厚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