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著屐一登之,路僻夕阴门半个。盘陀石在长楠阴,脱略尘缨换秋意。
晴窗示我两山图,老眼摩挲观一二。便挥健笔写我诗,惜哉赏音今绝稀。
谪仙一去五百载,人间山水无清辉。旧时仙人白云唱,怪我白首归何时。
我生白首历浩劫,眼中亿万虫沙春梦非。陈郎挽我十日住,掉头不顾自有南山期。
餐霞绝粒炼精魄,长生之学非荒嬉。三千年前有宿约,来已不早归不迟。
长揖群仙谢儿辈,倒挟万里冥鸿飞。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末大乱之时。当时作者流离失所,寄食僧庐。诗人游赏沃洲山,见其景色清幽,于是有感于怀,写下这首七律。
一、二句写诗人登山之始。他穿木屐登上了这座山,在黄昏的微光中,只见山门半掩着。这是诗人登临的第一印象。
三、四句进一步写景。山中石岩盘陀,长楠苍翠,秋色浓艳。诗人此时已忘却尘世,脱略衣冠,换上秋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五、六句写诗人对山中的景色十分赞赏。他打开窗户,指着两幅山水画说:老眼昏花的我看不清楚,只摩挲着画上的线条看一二分罢了。这时,他挥笔疾书,写下了自己的观感。
七、八句写诗人感慨万分。“谪仙”是李白的雅称,这里说他离开人间已经五百年了,而人世间的山清水秀,却没有一点清辉可取,真是令人感慨万端。
九、十句抒发诗人的感慨。过去,山上曾有仙人白云唱曲,如今却怪我头发白了还要归去,不知何时才能见到?
十一、十二句写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哲理思考。我一生坎坷曲折,历尽劫难,现在眼前是亿万虫沙,春天的美梦也破灭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豪情壮志。陈郎拉着他的手留他十日住下来,他却掉头不顾,自己决定要归隐到南山中去。
十四、十五、十六三句写诗人炼丹求仙的幻想。他想修炼长生不老之术,但三千年前就约定好了,来的时候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现在已来不及了。
十七、十八句写诗人的感慨。他向群仙长揖告别,并挟带着万里远飞的大雁,飞向远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