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龄才思涌如泉,末技文章不自贤。
馀子岂知多问寡,老生端许一当千。
淹留莫止为山篑,收拾终同至海川。
云路笔间天尺五,会令鸡犬亦能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此题,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思想情感,理解诗意,把握诗中形象,并考虑意象组合的合理性,还要注意炼字,分析炼字的妙处。“妙龄才思涌如泉”,妙龄,指青年时期;才思,才华和思维能力。泉水,比喻才华横溢。涌,形容才思源源不绝。“余子岂知多问寡,老生端许一当千”,余子,泛指他人。老生,指年长有学问的人。“端”是全诗的关键词(关键词解释见下),意为“一定”。

【答案】

译文:青春年少时,我才能横溢、思绪敏捷,像泉水一样不断涌现。那些后辈哪里懂得我多思多问,而我这个老学生,一定能够胜任万般事务。我停留在这里不要停止,是为了完成这堆山土,最后还要把泥土运到大海中。我的笔端能飞上天尺五高的地方,让我的鸡犬都能变成神仙。注释:“妙龄”句:《文心雕龙·养气》:“年始十三,诵《礼记》三百言,二十而观百家之书。”又,王勃《滕王阁序》:“十步一亭,五里一楼。”

“妙龄才思涌如泉”,妙龄,指青年时期;才思,才华和思维能力。泉水,比喻才华横溢。

“余子岂知多问寡”,余子,泛指他人。老生,指年长有学问的人。“端”是整首诗的关键词(关键词解释见下),意为“一定”。

“淹留莫止为山篑”,淹留,停留。山篑,指堆积的土山。

“收拾终同至海川”,收拾,整理。海川,大海。

“云路笔间天尺五”,云路,指天上的路。“天尺五”,形容极高,极远。

赏析:

这是一首自慰兼自嘲诗。诗人以自己年轻有为、才华出众而自负,但同时也因不能尽展自己的抱负而感到失望。诗中流露出一种悲凉的意绪。

开头两句写自己年轻时的才智横溢,犹如泉水般滔滔不绝。“妙龄”、“才思”、“涌”、“泉”四字,皆用来形容自己年少时才华横溢,思维敏捷。

第三句写其他的人不理解他的才华,他只能独自思考。“余子”二字,指那些见识浅陋之人,他们只看到自己,无法理解他人的才华,所以诗人说自己只能独自思考。

第四句则是对自己老生常谈的赞美,认为自己必定可以胜任各种事务。“端”在此处是强调之意,表示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第五句写自己虽然年轻有才,但却被束缚在这个地方,无法施展才华。“淹留”“莫止”两词,写出了诗人的困境和无奈。

第六句则是说自己要完成这一堆山土,最后还要将泥土运到大海中。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工作的执着和敬业精神。

最后一联则是说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也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诗人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认可和利用,成为有用之人。结尾的“会令鸡犬亦能仙”则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和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