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行初不犯秋毫,坐缚凶渠泚与滔。
和气自应回岁旱,丰年当复验秋高。
横流是处通飞鹢,归佩何时脱孟劳。
要广江南千里润,须令天下入甄陶。

我们逐句解释古诗的意境和含义:

  1. “师行初不犯秋毫”:这句话的意思是军队行进时没有侵犯秋毫之地,即没有伤害到一点秋天的庄稼。秋毫指的是秋天鸟兽秋天新换的细毛,这里比喻秋收。

  2. “坐缚凶渠泚与滔”:意思是说敌人被我军所擒获,像安史之乱中的朱泚、朱滔等人一样。

  3. “和气自应回岁旱”:表示希望和顺之气能恢复年年的干旱局面。

  4. “丰年当复验秋高”:意味着在丰收的年份中,秋天的高度(可能是指稻米)会再次达到高峰。

  5. “横流是处通飞鹢”:表示洪水泛滥,到处都有水。飞鹢可能是古代一种用羽毛装饰的船,这里比喻洪水泛滥的场景。

  6. “归佩何时脱孟劳”:孟劳可能是一种农具,用来翻耕农田。这句诗表达的是农民何时能够摆脱繁重的耕作劳动。

  7. “要广江南千里润”:希望南方地区得到足够的雨水滋润,使长江以南的土地都能得到灌溉。

  8. “须令天下入甄陶”:甄陶可能是古代的一种陶器,这里指需要让天下的人民都受到良好的教化。

接下来给出这首诗的译文:

师行初不犯秋毫,坐缚凶渠泚与滔。
和气自应回岁旱,丰年当复验秋高。
横流是处通飞鹢,归佩何时脱孟劳。
要广江南千里润,须令天下入甄陶。

下面是一些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师行的正义之举,表达了诗人对于正义的渴望和支持。他希望正义的力量能够战胜邪恶,使百姓免受苦难。同时,他也对丰收的景象寄予了美好的愿景,期望江南地区的人们能够得到充足的水源,使农业得以发展。整首诗充满了对正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民族情感和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