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髯碧眼照华灯,夹道游人避履声。
曾是元宵随步月,西风何忍见铭旌。
霜髯碧眼照华灯,夹道游人避履声。
曾是元宵随步月,西风何忍见铭旌。
接下来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的解析:
- 诗句释义:
- “霜髯碧眼照华灯”:形容翁承事的外貌特征,有着如霜一般的胡须和明亮的眼神。
- “夹道游人避履声”:指在翁承事行走时,道路两旁的行人纷纷躲避他的步伐。
- “曾是元宵随步月”:曾经在元宵节那天,跟随翁承事一起散步赏月。
- “西风何忍见铭旌”:西风怎么能忍心看到翁承事被追悼时的哀荣之旗。
译文:
翁承事的外貌像霜一样的胡须和明亮的眼睛照亮了华灯,道路上的人们都因为翁承事的脚步而避开。我曾经在元宵节的时候跟随他散步赏月,现在却要面对他的逝世,西风怎么忍心看到他追悼时的哀荣之旗呢?赏析:
- 此诗描绘了翁承事的形象及其与过往时光的紧密联系。通过“霜髯碧眼”和“夹道游人避履声”,诗人生动地勾勒出了翁承事威严而独特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体现在他的外貌上,还体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 诗中的“曾是元宵随步月”和“西风何忍见铭旌”表达了诗人对翁承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他逝世的悲痛。这种情感的表达是真挚而深沉的,它不仅仅是对翁承事个人的怀念,更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缅怀。
-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但意境深远。通过对比过去的美好回忆和现在的悲痛现实,诗人展现了翁承事作为历史人物的重要地位和他留给后人的深刻印象。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历史,我们都应当珍视那些逝去的时光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