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地三千里,离家四十程。
岂无瓶可倒,忍对月仍明。
在处嗟吁气,穷村鼓铎声。
有神司下土,能不恻垂情。
注释:
- 赤地三千里,离家四十程:大地被晒得焦黑,我离家已走了四十余里。赤:大。
- 岂无瓶可倒,忍对月仍明:难道没有瓶子用来倾倒(盛酒),忍受着月光仍然明亮吗?
- 在处嗟吁气,穷村鼓铎声:无论是什么地方(都)叹息着呼出气息,穷乡僻壤的村子里响起了敲鼓打铃的声音。
- 有神司下土,能不恻垂情:有神明主管土地,怎么能不产生同情之情呢?
赏析:
此诗为边塞诗作,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边疆的生活状态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首联“赤地三千里,离家四十程”,直接描绘了诗人身处边疆,所见所感的自然景象和生活条件。颔联“岂无瓶可倒,忍对月仍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艰苦生活的态度,他不愿意借助任何外力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宁愿面对现实,坚持自己的理想。颈联“在处嗟吁气,穷村鼓铎声”则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以及人民艰苦的生活状态。尾联“有神司下土,能不恻垂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神灵的关注和敬畏之情,他相信神灵会关心人类的苦难,并给予帮助。这首诗以边塞为主题,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风光、生活条件和人民生活状态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