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茅檐冻雨声,晓来千岫照人明。
真同煮海盐花瑞,不见因风柳絮轻。
游子不愁衣短薄,农夫剩喜岁丰成。
竹篱草舍犹堪赏,况映镡津一水清。

【注释】

南剑:指今福建省建瓯县。茅檐、晓来:指作者自己。真同煮海盐花瑞,不见因风柳絮轻:真同煮海盐花一样吉祥,柳絮却随风飘舞。游子不愁衣短薄:游子(旅人)不担心衣服穿得不够暖和。农夫剩喜岁丰成:农夫们很喜悦地盼着丰收的年景。竹篱草舍犹堪赏,况映镡津一水清:竹篱茅舍尚且可以欣赏,何况那映照在溪中潭水的一片澄明呢?

【译文】

昨夜屋檐下冻住了雨声,天明时千峰万壑照耀人面。真是煮海盐花一样的吉祥,却没有像柳絮那样随风飘散。游子不必担心衣物单薄,农夫却因丰收而感到喜悦。茅舍竹篱依然值得欣赏,何况那潭水清澈见底。

【赏析】

《南剑》是一首记叙诗,写于诗人贬居建瓯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冬日雪夜的情景,后两句则写春日雪后的山村风光及自己的感受。

首句写冬夜雪后的景象。“一夜茅檐冻雨声”,一个“冻”字,把冷寒的气氛渲染得更为浓重了。“晓来千岫照人明”,描绘出雪后天晴,群山如玉、晶莹洁白、灿烂夺目的景象。这两句以动衬静,烘托出一种清幽淡雅的境界。

第二句写晨起观赏雪后山村风光的感受。“真同煮海盐花瑞,不见因风柳絮轻”,这是说雪后山村的景象与煮盐花、柳絮相比,都同样吉祥、美丽,而且没有柳絮随风飘落的纤弱。这里用“真同”作比喻,突出了雪后山村的景色之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雪的世界之中,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雪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写诗人观景后的心情。“游子不愁衣短薄,农夫剩喜岁丰成”。这里既写出了雪后山村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又写出了诗人自己对农民的同情之心。诗人看到农民丰收的喜悦,自然不会为自己的贫困而担忧;同时,他也为农民能安居乐业而庆幸,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第四句写诗人对山村景色的赞美之情。“竹篱草舍犹堪赏,况映镡津一水清”。这里既写出了山村的宁静美好,又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他赞美山村的宁静美好,是因为这里有美丽的景色可以观赏;而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则源于他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态度。

整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