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空欲暮赤云横,何日秋风可抗衡。
尽卷疏帘通水气,静听密罟得鱼声。
山开旷野天全见,人倚平栏夜自明。
衙鼓三通归路近,歌眠犹念竹阴清。

注释:

  • 炎空欲暮赤云横:形容天空的炎热和夕阳的景象。
  • 何日秋风可抗衡:何时能迎来秋天的凉爽风,与当前的炎热形成对比。
  • 尽卷疏帘通水气:打开窗帘让清新的水气进入屋内。
  • 静听密罟得鱼声:静下心来聆听捕捉到的鱼儿在网中挣扎的声音。
  • 山开旷野天全见:当山峦敞开时,整个旷野都一览无遗,展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 人倚平栏夜自明:人们靠在栏杆上,看着夜色中的月光和星星。
  • 衙鼓三通归路近:听到官府的鼓声三次响起,预示着回家的道路变得明朗。
  • 歌眠犹念竹阴清:即使入睡也还想念着竹林带来的清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冬初的自然风景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诗人从傍晚开始,用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景物来渲染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热闹而又宁静的环境中。

首句“炎空欲暮赤云横”以热烈的夕阳为背景,赤云横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夜晚的临近。这种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黄昏时分的壮美氛围,也为后文的宁静和期待做铺垫。

第二句“何日秋风可抗衡”,表达了对即将来临的秋天的期盼,秋风是秋天的象征,它的到来意味着天气的变化和自然景观的变化。这种期盼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期待。

第三句“尽卷疏帘通水气”,描述了诗人打开窗帘的动作,让新鲜的空气进入屋内。这不仅是对外界的一种开放,也是对内心的一种释放,象征着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第四句“静听密罟得鱼声”,则转入了一个更为宁静的场景,诗人静静地听着捕鱼的声音,这声音可能来源于外面的池塘或者河流。这种安静而专注的倾听,让人感受到一种平和和满足。

第五句“山开旷野天全见”,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山峦的开阔使得整片旷野一览无余,这样的景色既壮观又让人心生敬畏。

第六句“人倚平栏夜自明”,诗人在晚上倚靠在栏杆上,看着夜空中的星星和明月,这种场景既美丽又浪漫,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最后一联“衙鼓三通归路近,歌眠犹念竹阴清”则带有一定的诗意,衙鼓声三次响起,似乎预示着归途的明朗;而歌声和竹影的陪伴,则让人感到一份宁静和舒适。这里的竹影可能是指夜晚竹林的光影,给人一种清凉和宁静的感受。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秋天的魅力和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