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访西湖久未晴,故应穿屐踏泥行。
不因世事无时尽,那识波光有底清。
翠竹碧莲迷上下,雕栏画阁压峥嵘。
扁舟正好频来买,烟景何人与子争。

诗句释义与译文如下:

  • 欲访西湖久未晴,故应穿屐踏泥行。

  • “欲访西湖”意指想要去访问西湖,“久未晴”表示天气一直不晴朗。这里的“西湖”可能指的是杭州的西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穿屐踏泥行”中的“穿屐”意味着穿着木屐,是一种传统的出行方式,“踏泥行”则描绘了在泥土中行走的场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想要去拜访西湖却因为天气原因未能如愿以偿,只能选择穿上木屐,在泥泞中漫步的无奈和辛酸。

  • 不因世事无时尽,那识波光有底清。

  • “不因世事无时尽”意味着不会因为世事的变幻而感到厌倦或者放弃。这里可能暗含一种对生活无常的感慨。“那识波光有底清”则表达了对于湖面上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景象的欣赏。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对自然之美有着深刻感受的情感。

  • 翠竹碧莲迷上下,雕栏画阁压峥嵘。

  • 这里的“翠竹碧莲”形容了竹林和莲花的颜色,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迷上下”可能是指它们生长茂盛,遮天蔽日。“雕栏画阁压峥嵘”描述了建筑的宏伟和精美,其中“峥嵘”形容建筑物的雄伟和高峻。这句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喜爱。

  • 扁舟正好频来买,烟景何人与子争。

  • “扁舟”指的是小船,在这里可能用于游览或购物。“频来买”表明作者喜欢乘坐小船四处游览和购买物品。最后一句“烟景何人与子争”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希望有人能够共享这份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和人文风情,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七言律诗。

《同柯东海出湖》是陈宓在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一首诗,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和诗歌艺术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