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僚满座昔难知,尽是才当汉石渠。
讼牒已资贤共次,茶瓯聊复话公馀。
千村早见刀为犊,比屋仍看经荷锄。
疏拙却便明月夜,小窗松竹谩观书。

诗句释义

1 宾僚满座昔难知,尽是才当汉石渠。

  • 这句表达了过去宾僚满座的场景不易理解,因为当时的人才能与汉代的石渠相匹配。石渠是汉代的一个著名学府,这里用来形容这些人才华横溢。
  1. 讼牒已资贤共次,茶瓯聊复话公馀。
  • 这句描述了诉讼案件已经足够多,以至于贤能之人可以共同处理(“次”指处理),而闲暇时还可以喝茶聊天。
  1. 千村早见刀为犊,比屋仍看经荷锄。
  • 这两句诗描绘了农村的景象:农民们已经将刀具用作耕牛(“刀为犊”),每家每户仍然可以看到有人在田间耕作(“经荷锄”)。
  1. 疏拙却便明月夜,小窗松竹谩观书。
  • 这句表达了作者虽然不擅长世事,但在这样的明月之夜,他更喜欢安静地看书。这里的“疏拙”指的是作者的疏离和笨拙,而“谩观书”则表示随意阅读书籍。

    译文

    宾僚满座旧日难辨真,都是汉石渠般人才出群。
    讼事繁忙贤者共商定,品茶闲聊余暇谈天伦。
    千村早现农具代耕牛,百姓家仍耕作照常行。
    虽我疏拙却喜明月夜,书房小窗自在读经文。

注释

  1. 宾僚满座:形容宾客众多,难以辨认真假。
  2. 汉石渠:汉代的一个著名学府,以培养人才著称。
  3. 贤共次:贤能之人共同处理事务。
  4. 茶瓯闲话:闲暇时喝喝茶,聊天。
  5. 比屋:每家每户。
  6. 刀为犊:将刀具当作耕牛使用。
  7. 经荷锄:在田间劳作。
  8. 疏拙:疏离、笨拙。
  9. 明月夜:明亮的月光之夜。
  10. 小窗松竹:小窗户旁的松树和竹子。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赞美。通过描绘宴会上的宾僚、处理讼事的贤者、忙碌的农田景象以及自己的读书生活,诗人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淡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个人才华不被认可的感慨以及对简朴生活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清高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