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谁排比此溪山,只与高人倚徙看。
不是三秋足风露,从来六月亦清寒。
双锋未用平残虏,巨刃先将剸险滩。
我亦形容最佳处,崔诗在上句成难。
这首诗由四句组成,每一句都是对自然的描绘和感悟。
第一句:“伊谁排比此溪山”,意为是谁将此溪山水排比得如此美丽?诗人通过对溪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只与高人倚徙看”,意为只有高人才能欣赏到这种美景。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高人的仰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第三句:“不是三秋足风露”,意为并非只有在秋天才能感受到风露之清寒。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感慨。
第四句:“从来六月亦清寒”,意为在夏天也能感受到清寒之气。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大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理解。
第五句:“双锋未用平残虏,巨刃先将剸险滩”,意为双锋未用已平息残贼,巨刃先斩危险之地。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英勇斗争的赞美,以及对胜利者的敬佩之情。
第六句:“我亦形容最佳处,崔诗在上句成难。”意为我也形容最好的一处,而崔诗在上一句难以形容。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努力。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溪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英勇斗争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诗句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