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垂甘露绛绡囊,凝作清冰更有香。
偏与荷花妒颜色,不教卢橘见容光。
蔡公笔妙曾分品,坡老名高合得尝。
最喜不为妃子污,千年风月水云乡。

注释:

天下垂降甘露,如同绛红色的丝织品裹着它,凝结成清冰般的晶莹,还有淡淡的香气。

偏与荷花嫉妒颜色,不让卢橘露出光彩。

蔡公笔妙曾分品评,东坡名高合得品尝。

最喜欢不被妃子玷污,千年风月水云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荔枝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天垂甘露绛绡囊”,描绘出一幅天降甘露、珍珠般晶莹剔透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荔枝的珍贵与美丽。

第二句“凝作清冰更有香”,则进一步突出了荔枝的清新和芳香。诗人通过比喻,将荔枝比作清冰,既突出了其清凉可口的特点,又增添了诗意。

第三句“偏与荷花妒颜色”,则是在赞美荔枝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荷花的羡慕之情。荷花以其高洁的品格和优雅的形态,成为诗人心中的理想化存在

第四句“不教卢橘见容光”,则更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独特之处。卢橘虽然也是一种美味佳果,但在这里,诗人显然更偏爱荔枝。

第五句“蔡公笔妙曾分品”,是诗人对自己书法艺术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认为自己的书法技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能够准确地分辨各种美的事物,包括荔枝这样的水果。

第六句“坡老名高合得尝”,则是对苏轼的一种赞颂。苏轼以才华横溢、名望卓著著称于世,而诗人却认为他的书法技艺足以与荔枝相媲美,这足以见出他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最喜不为妃子污”,更是充满了诗人的自豪和自信。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不会被世俗的眼光所污染,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韵味。这种坚定的信念和自信,使他的作品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千年而不衰。

整首诗以咏物为题,通过对荔枝这一具体事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人还借咏物之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使整首诗更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