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公清誉蔼然,人言端似楚公贤。
为官不取横科势,佐郡何妨二十年。
徐邈介通常不变,阳城抚字已先传。
双旌原上行人泣,况是交亲泪迸泉。

【注释】

挽郑通判:挽,即“哀”,是悼念之意,这里指写诗吊唁。郑通判,即郑端公,郑清之(1037—1112年),字元夫,号端明,泉州晋江人。宋嘉定十六年进士,曾任通判、知建安军府事、知南剑州等职。有《端明集》。公,对人的尊称。蔼然,和悦的样子。端似楚公贤,端,正直、端庄的意思;楚公,指北宋名臣范仲淹,谥忠文;贤,贤才,这里指郑端公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不取横科势,横科势,指横征暴敛、滥用职权的行为。佐郡何妨二十年,佐郡,辅佐郡守;何妨,不妨。徐邈,东汉人,字伯仁,少时与曹操友善,后为尚书令。常不变,指经常保持自己的节操不变。阳城,西汉人,字长叔,以廉洁著称。抚字已先传,抚字,抚育孩子。已先传,早已流传。双旌,双旗,表示哀悼。原上,原野,这里指墓地所在的原野。行人泣,指郑端公去世的消息传到墓地时,人们为之哭泣。交亲,指郑端公的朋友。

【赏析】

即郑端明,南宋泉州晋江人。他是位刚直清廉的好官。这首诗就是为他的去世而写的挽词。诗人首先称赞郑端公人品高尚、为人正直,接着赞扬他不贪钱财,只取俸禄。然后指出他辅佐郡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最后说这位老兄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年了,如今又听到他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消息,真是让人悲痛万分。全诗语言朴实自然而又充满感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