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坐尘坌中,秋汗正浃背。
闻君游鼓山,骑马破烟霭。
不向晓中看,安得识眉黛。
飘然出樊笼,始觉此身大。
登高望四远,何物非砺带。
行窥灵源洞,往往众仙会。
青山为佳人,分外作幽态。
而我俗缘重,不到清凉界。
新诗时一吟,忽在千岩外。
【注释】
伐:砍伐。尘坌:尘土。浃:湿透。秋汗:秋天流下的汗水。
闻:听到。鼓山:位于福建福州的名胜古迹。
樊笼:鸟笼或囚室。这里比喻束缚自己的环境,即官场。
何物非砺带:磨砺自己以作人上之人。砺带,磨刀石。
新诗:新的诗词。
千岩外:指遥远的天边。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和写人的诗。首联“伐坐尘坌中,秋汗正浃背”,描绘了诗人在尘俗中劳作、劳作时汗水湿透衣背的情景;颔联“闻君游鼓山,骑马破烟霭”描述了诗人听说友人去鼓山游玩后,骑着马去追寻朋友的情景;颈联“不向晓中看,安得识眉黛”表达了诗人因没有看到日出而未能见到朋友,因此无法辨认朋友的眉黛之美;尾联“飘然出樊笼,始觉此身大”则抒发了诗人从世俗的牢笼中解脱出来,感到自己心胸豁达的感慨;接着“登高望四远,何物非砺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欣赏;“行窥灵源洞,往往众仙会”则描述了诗人在游览的过程中,不时地遇到许多神仙;最后“青山为佳人,分外作幽态”描绘了诗人在青山之中,仿佛看到了美丽的佳人,以及她们那种清幽脱俗的神态;“而我俗缘重,不到清凉界”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