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晴常欲厌,黓里却宜晴。
溪瘠容鱼穴,风恬安雁程。
空山岩出相,老树叶生声。
此景吟不尽,明朝重细评。
这首诗的标题是《晴行》,作者为唐代诗人张谓。诗中描写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对这种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久晴常欲厌,黓里却宜晴。(注释:长时间的晴朗天气让人感到厌倦,然而在这片泥泞的土地上,晴朗反而更显得珍贵。)
- 关键词:“久晴”、“黓里”(泥泞之地)、“宜晴”。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珍视,即使在泥泞的土地上,也能看到晴空万里的美丽景象,这种反差更加凸显出晴好的可贵。
- 溪瘠容鱼穴,风恬安雁程。(注释:溪水虽然贫瘠,却能容纳鱼穴;微风轻拂,使大雁的行程得以安宁。)
- 关键词:“溪瘠”、“鱼穴”、“风恬”、“雁程”。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无论是溪水的贫瘠还是风的温柔,都能为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体现了自然界的精妙和美好。
- 空山岩出相,老树叶生声。(注释:空旷的山谷岩石露出身影;枯黄的老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 关键词:“空山”、“岩出相”、“老叶”、“生声”。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季节变化带来的美丽景象。岩石在空旷的山谷中显露出来,老树叶在秋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这些细节都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 此景吟不尽,明朝重细评。(注释:这样的美景让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在明朝再细细品味。)
- 关键词:“此景”、“吟不尽”、“明朝”。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美景的留恋和对语言表达的限制。尽管他无法完全用文字描述这种美景,但他知道这种美是值得在将来的日子里再次细细品味的。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敬畏和珍惜。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