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气已衰飒,兹行增惨悽。
近山云易雨,积水路如溪。
寒食纸钱树,旧游莎草畦。
颓墙独立久,百感付鹃啼。
注释:
- 吾气已衰飒:我的气已经衰弱。
- 兹行增惨悽:这次的行程更加凄凉。
- 近山云易雨:靠近山的地方云更容易下雨。
- 积水路如溪:积水的路就像小溪一样。
- 寒食纸钱树:寒食节烧纸钱的树木很多。
- 旧游莎草畦:以前游玩的地方现在长满了莎草。
- 颓墙独立久:站在破败的墙壁上很久了。
- 百感付鹃啼: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杜鹃的叫声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华的作品。李华(702年-767年),字泰之,号甲山人,唐朝文学家,玄奘弟子,代表作有《吊古战场文》《函谷关》等。
首联“吾气已衰飒,兹行增惨悽”,表达了诗人身体力行的衰老和旅途中的凄清之感。这里的“衰飒”是指衰老的状态,而“惨凄”则形容心情的悲伤、凄楚。诗人通过这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因年岁增长和旅途劳顿而产生的身心疲惫和情感低落。
颔联“近山云易雨,积水路如溪”进一步描绘了旅行中的自然景象。这里诗人以自然景观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近山”指的是接近山的地区,“易雨”暗示着天气多变,容易下雨。而“积水路如溪”则是说道路积水,水流得非常缓慢,仿佛是一条小溪。这样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心情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颈联“寒食纸钱树,旧游莎草畦”则是对旅途中的人文景观的描写。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个时期烧纸钱祭奠先人。诗中的“纸钱树”形象地描述了这一习俗,而“旧游莎草畦”则回忆了诗人曾经游玩过的草地。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也体现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尾联“颓墙独立久,百感付鹃啼”则表达了诗人孤独无助的情感体验。这里的“颓墙”象征着衰败和孤独,“独立久”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内心的煎熬。最后一句“百感付鹃啼”将诗人的感慨化作对杜鹃鸟鸣声的倾听,杜鹃的鸣叫似乎在为诗人的不幸和哀伤代言,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写,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充满悲凉与怀旧色彩的画面。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象征等,使得诗歌既有丰富的意象,又富有深刻的内涵,是一首典型的唐风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