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弊莫如今,独存师古心。
汲深六经海,茹实百家林。
公有传贤笔,私无谀墓金。
晚年北山北,谁识醒中吟。
挽黄提举震
文弊莫如今,独存师古心。
汲深六经海,茹实百家林。
公有传贤笔,私无谀墓金。
晚年北山北,谁识醒中吟。
注释:
- 文弊莫如今:形容现在的文风败坏到极点。
- 独存师古心:只有坚守着学习古人的志向。
- 汲深六经海:深入阅读了《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等六部经典著作。
- 茹实百家林:广泛吸收各种学派的观点和学说。
- 公有传贤笔:公家拥有传播贤者思想和言论的工具。
- 私无谀墓金:私人没有追求虚浮名利的行为。
- 晚年北山北:晚年居住在北方的山林之中。
- 谁识醒中吟:谁知道我在清醒时所吟诵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黄提举震的挽歌。黄提举震是一位博学多才、品行高尚的人,他一生勤于学习,深入研读了经典文献,广泛吸纳了各家学说,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学者。然而,在他晚年时,却因为政治原因而被贬至边远地区,最终默默无闻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黄提举震一生的回顾,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仰和惋惜之情。他赞颂黄提举震的学问深厚,学识渊博,能够深入经典,广泛吸纳各家学说,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同时,他也批评了当时社会的不良文风,认为这种文风已经败坏到了极点,人们不再注重学习古人的智慧,而是沉迷于虚名和利益。
在这首诗中,“汲深六经海,茹实百家林”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黄提举震对经典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吸纳的态度,他如同汲取着知识的海洋,不断丰富自己的学问。而“公有传贤笔,私无谀墓金”则体现了他的清廉品格,他不仅公开传播贤者的思想和言论,而且私下里没有追求虚浮名利的行为。这种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使他成为了一位受人敬仰的人物。
尽管黄提举震一生勤奋努力,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他在晚年被贬至边远地区,孤独地度过余生。而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黄提举震的怀念和对其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