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也谁无死,恩斯独异今。
人迎万里榇,天报一生心。
红炬护舟稳,白云归窆深。
蹒跚得临坎,痛器撼山林。
【注释】
□□:挽歌。赵集贤,即唐宰相赵憬(jǐng)。
命也谁无死,恩斯独异今:这是诗人对赵集贤的赞语。命者,指人的命运;谁无死?意谓人皆有死;命也,犹言“命乎”;恩斯,指皇帝的恩泽;独异今,意思是说皇帝对赵集贤的恩泽是与众不同的。
人迎万里榇(chěn),天报一生心:这是对赵集贤的颂扬。人迎,指送葬的人;万里榇,形容送他的灵柩很远;“天报”二字,是说皇帝对赵集贤的赏赐。一生心,指他一生的心意。
红炬护舟稳,白云归窆深:这是对赵集贤的颂辞。红炬,用红布裹住船桅;护舟稳,意思是说赵集贤死后,皇帝派红炬保护着他的尸体,使他的灵柩在水面上稳定地前进;白云归窆(bì,埋葬的意思),意思是说他死后,皇帝派专人护送他的尸体,把他埋在京城的墓地。
蹒跚得临坎,痛器撼山林:这是对赵集贤的悼念之情。蹒跚,行走不稳的样子;得临坎,指他去世了;痛器,指棺材;“撼”字在这里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说棺材震动,好像震动了山林一样。
【赏析】
全诗以悲愤的心情,歌颂赵集贤为国为民所作的贡献,表达了他对赵集贤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
这首诗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层:首句总写赵集贤的功德;第二、三、四句分别写赵集贤的生前、死后和死后的情况及朝廷对他的礼遇;最后两句写赵集贤的名声传遍四海,影响深远。这种层次分明,步步深入的结构安排,使得诗歌的内容充实,感情充沛。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而生动,富有节奏感,具有很强的音乐美。特别是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如“天报一生心”、“撼山林”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增添了诗歌的韵味。
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赵集贤的贡献,因此,它的主要特点是突出表现赵集贤的伟大形象。同时,由于作者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得这个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例如,“万人空巷看丧车”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赵集贤在民间受到的爱戴和敬重。
这首诗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例如,“人迎万里榇”,“天报一生心”等句子,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