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瓢巢父固云稀,解印陶潜未是非。
风雨似知人世换,溪山自爱主翁归。
时消孤闷有茶屋,天把独醒存芰衣。
我亦岁寒松下草,相望百里借春晖。
【注释】
次韵:应和他人的诗歌。黄子羽:诗人的朋友,字子羽。七十:指年龄。自叹:抒发自己感慨。
弃瓢巢父固云稀:放弃世俗的官场生活,像隐士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
解印陶潜未是非:辞去官职的陶渊明并没有错。
风雨似知人世换,溪山自爱主翁归:好像风风雨雨都明白人间世事的变化,自然山水喜欢主人归隐。
时消孤闷有茶屋,天把独醒存芰衣:有时在茶屋里消愁解闷,上天仿佛还保留了我清醒时的记忆。
我亦岁寒松下草,相望百里借春晖:我也像松树上的枯草一样,尽管身处寒冷的冬天,但还可以相互眺望千里之外,共享温暖的春天。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前四句写黄子羽辞官归隐,作者应和之作,并表达对朋友的祝愿;后四句是作者自己的抒怀之词。
首联点题:友人黄子羽辞官归隐,作者作诗相赠,以表示对他的敬意和祝贺。“弃瓢”典出《庄子·逍遥游》,说尧让天下于许由,而许由不受,于是隐居箕山之中。陶潜曾弃官归隐,故此处用其意。“巢父”典出《庄子·让王》,传说尧欲禅天下与许由,由不肯受,便隐居于中岳颖阳山南之箕山下。这里也以许由、巢父自比。“解印”,辞去官职。“陶潜”,即陶渊明。这两句说:你弃官归隐,正如隐士陶渊明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对。这既是对朋友的称颂,也是对他归隐行为的肯定。
颔联紧承上文,进一步说明朋友辞官归隐是正确的。陶潜辞去彭泽令后,虽被召回,但因不堪忍受官场的污浊,再次辞归。这里的“未是非”就是对陶潜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作者认为,既然陶潜能如此明智地作出正确的选择,那么自己辞官归隐,同样没有什么不对。这两句是对朋友的高度赞扬。
颈联写自己的处境。“风雨”、“溪山”,都是自然界的事物。“主翁”,这里指作者自己。这两句说:就好像风风雨雨都能理解人间世事的变化,自然山水也喜爱我的归隐。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风雨”和“溪山”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从而表现出它们的通人性。这样,不仅使语言显得更加形象生动,而且能够突出作者对自己归隐行为的自信和满足。
尾联写友情。“我亦”,意思是“我和你”。作者说自己就像山上的松树,虽然处在寒冷的冬天里,但却仍然可以彼此眺望着千里之外的春天。这里,“岁寒”典出《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树经得住严寒,所以常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人。这一句既表明自己坚守高洁品格的决心,又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同时,这也暗示了自己虽然身居陋巷,却仍然向往美好的春天,希望朋友不要因为自己身处逆境而感到孤独和寂寞。
这首诗是赠答之作。作者在首联赞美了朋友辞官归隐的正确性,在颔联进一步肯定了这一行为,在颈联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心,最后两联则通过想象中的“茶屋”、“芰衣”等意象,传达了对友情的美好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深厚,意境优美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