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分毡正学规,初心元不为穷饥。
官身恰似僧游锡,归面无惭妇织机。
霄汉故交为有后,山林遗老辱相知。
前程步步须珍重,岁晚江空人物稀。

译文

与友人在衢州分别,我为官三载,正学习治国之道,初心并非为了摆脱贫困。

身为官吏如同僧人行脚僧一般,归家面无愧色,因为我的妻子正在织机上劳作。

虽然我们曾是高官故交,如今却只能以朋友相称,因为山林隐士已对我不再有知遇之恩。

前程似锦,步步为营,但岁末时人烟稀少,江河空旷。

注释

  1. 衢州:今属浙江。
  2. 分毡:分给部下坐垫、毯子。
  3. 学规:即学道,指做官的规矩和法度。
  4. 穷饥:指贫苦。
  5. 官身:指官职。
  6. 僧游锡:僧徒游历,比喻仕途升迁。
  7. 归面:回家面对家人。
  8. 霄汉故交:指昔日的官场故旧。
  9. 山林遗老:指退隐山林的老者。
  10. 辱相知:受到尊重。
  11. 珍重:谨慎地对待。
  12. 江空:指江河宽阔,没有行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任所时写给友人的赠别之作。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他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同时抒发了自己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三载分毡正学规,初心元不为穷饥”描述了自己在衢州任职的经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初到任时的志向和抱负,并非仅仅为了摆脱贫困。这里的“学规”指的是做官的规矩和法度,而“穷饥”则是指贫困饥饿。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来突出诗人的初心和现实的差距,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厌倦。

诗的后半部分“官身恰似僧游锡,归面无惭妇织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境遇。他形容自己的官员身份就如同僧侣行走于尘土之中一样平凡,而回到家中面对家人时则无愧于心,因为他的妻子正在织机上辛勤劳作。这里的“归面无惭”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自豪和满足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诗的最后两句“霄汉故交为有后,山林遗老辱相知”则是诗人对友情的感慨。他提到昔日的官场故旧如今只能以朋友相称,而山林隐士已经对他的帮助不再有感激之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过去经历的怀念。

最后两句“前程步步须珍重,岁晚江空人物稀”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祝愿。他希望友人在新的职位上能够步步高升,同时也期待着岁月的流逝能够带来更多的成就和收获。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江河变得空旷无人,这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可能难以实现。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和对友情的颂扬之作。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涯的反思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